第321章 将道教立为国教(1/2)
作为一个强势独断的帝王,叶宇在这方面行事很是到位。
这恰恰印证了当年虞允文的预言,他们所拥立的这个年轻人不是个察纳雅言的仁君!
朝会上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几名位列朝班的官员,一撸倒地削职为民永不录用,这种将君权独断发挥淋漓尽致的做法,自大宋开基以来也是极为少见的。
蒋芾与岳霖一干文臣也集体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谁都看得出,这是当今陛下在有意地借题发挥!
大宋立朝以来都是秉承祖训,贯彻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但是自从叶宇登基之后,这项国策虽然没了明确摒弃,但从不断以武官替换文官来看,文官们也看清楚了当今陛下的本心意图。
即便如今谈不上崇武抑文,但也是有着打压文官的趋势。
北伐之前,蒋芾、岳霖等人尚且可以进谏劝言,但是如今北伐虽未有彻底,但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武官势力如日中天的冉冉崛起,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底气!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叶宇有意打压优越感极强的文官集团,他们这些人虽有微词却也只能默默的沉受着。
因为叶宇不似赵昚那般优柔寡断与仁慈,也不似当年赵构那样软弱胆怯受制于臣子,恰恰有着鲜见地铁血手腕与杀伐果断!
除了商议继续北伐之事外,关于拨款修缮皇陵之事,叶宇也是在群臣的纷纷进谏后,仍旧是独断专行力排众议行驶自己当初的决定。
即便身为太上皇的赵昚出面劝说,叶宇也是丝毫的不给面子!
为此叶宇还亲自下了诏命,向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道明了自己良苦用心。
“……国祚不兴,山河破碎,中原之地沦为金人铁蹄践踏,我汉家百姓苍生终日惶惶险遭灭绝之忧,然归其根本是何人之错?……盖因赵氏官家历代昏聩不思进取,方酿成靖康之国耻!赵氏一族之过错,却累及天下数万子民,故而赵氏有负于天下百姓……”
?宇洋洋洒洒概述了上万言半白半文的理由,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在于两点。
一则是说赵家的皇帝都是罪人,没有能够保护好这片汉人江山,以至于发生了靖康之耻险些灭了国。所以赵氏一族是个罪人,自己做了孽,却让自己的子民承受灭国灾难,所以十分的惭愧难当!
如今虽然收复中原回来了,但也是用数万汉家儿郎的生命换来的。
这些英烈将士浴血奋战埋骨荒丘,至今都得不到一块墓穴安置,而本就是罪人的赵氏皇族,又有何颜面去修葺耻辱的皇陵!?
二则是说留下荒弃的皇陵而不修,就是让将来后人牢记这一段历史教训,更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
残缺,容易让人牢记与缅怀,更比书中的文字道理,更能直观的表达什么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叶宇的这些论述类似于罪己诏,但显然要比罪己诏立意更高,更让天下人感受到这位年轻帝王的魄力。
能够在百姓面前如此大气魄的公开认错,可谓是自古以来头一回,要知道自古帝王下罪己诏也是极为少见的。
更何况叶宇此次不仅自谦自己有罪,更是连带赵家的列祖列宗都奚落批驳了一遍。
这对于当下的环境里,那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自古是子不言父过,作为皇帝就更是如此来,所以先辈立下的规矩以及判决的铁案,子孙们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去更改,即便这个规矩与判决证明都是错误的!
这就是古代以身作则的孝道,虽然这种孝道可以看作是形式主义的愚孝,但当下真的是一种等同律法的桎梏枷锁。
但即便如此,叶宇还就真的做了,不仅做了而且十分彻底,不仅在天下人面前数例了徽钦二帝的罪行,而且还要将残垣断壁的皇陵,作为勿忘国耻的永久纪念地!
大不敬!实在是荒唐!
这是赵氏宗亲所有人的同一心声,宗正寺不止一次的上奏进谏,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概驳回!
甚至因为此事,赵氏众多元老宗亲纷纷前往宫中请愿,想要以此让叶宇能够收回成命。
然而他们越是威逼施压就越会遭致帝王的不满,更不用说是叶宇这种乾纲独断的人。所以不仅没能劝服叶宇收回成命,反而有不少赵氏宗亲因此而住进了刑部大牢!
满朝文武对于叶宇此举是颇有微,却是将叶宇直接上升了尧舜一般的高度。
因为在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下,皇帝那就是天命之子,天子即便是犯了错,百姓们首先想到的是奸佞之臣进了谗言,与天子本身没有任何的关联的。
而且自古皇帝都善于遮丑,这一点嗜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避免,否则他也不会涂改历史与翻阅起居录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叶宇的这种另类言行,才会让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叶宇此次不仅打压一些本该打压的人,也是一举赚够了天下民心,可谓是一举双得名利双收!
……
在迁都汴京不久,叶宇特意颁布旨意,赐封全真教掌教真人丘处机为国师,并将终南山划给了全真教以作道场!
此举既是圆了恩师王重阳的遗愿,也是为了答谢全真教曾经在西北战场,以及北伐事业上的多番襄助之恩!
这几年全真教或明或暗都帮助不少,但是远没有济公给予叶宇的帮助巨大,但是即便是这样,叶宇却没有想过去扶植佛教。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