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轨道车(1/2)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前世国家宣传了几十年,可谓老少皆知。之前是没必要也没那个余力去修路,现在是时候修几条了。
不说别的,就工地到采石场这一段路是必须要修好的。不要浪费在运输上的时间就太多了。
而且他要修的不止是公路,而是铁路。额,也不能说是铁路,准确的说是简易轨道车。
现代铁路要考虑热胀冷缩和各种奇怪地形要求的,对铁轨的延展性要求非常高。
以部落现在的水平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但制作一条简单的轨道还是很简单的。
纵使有那个技术他也不会修真正的铁路。无他,铁的产量跟不上。
工地离采石场有四五里的距离,这需铁量非常巨大。靠他们那小作坊,等到猴年马月也凑不够足够的铁。
不过轨道车可不只是有铁路,用木头一样可以制作出简易轨道车的。辛奇要修的就是这种。
把建筑队所有人聚在一起暂停了盖房子采石的工作,重新分工开始修路。三百余人的施工队被分成了两部分,两百余人去修路,剩下的一百多人伐木。
先是规划了一条直通采石场的路线,栽好标杆之后修路小分队开始分段施工。
“先把路面修平然后夯实,一寸一寸的夯,要夯到用刀都刺不进去。突出来的部分就铲掉,坑坑洼洼的地方就用土填起来。记住路面一定要平。”
幸好山谷里面地势还算平缓,没有那种特别大的起伏,勉强给他找到了一条直通两个点的路线。只要把路上那几个土包给清理掉就可以了。
这样能节省不少施工量,将来运输的时候也能少跑不少路。
而且山谷地形整体上呈四周高中心低形状,从采石场到施工工地一路下坡。将来运输石头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总共四里多一点的距离,平均下来每人负责二十米。用不了几天就能修整好了。
伐木组也在同时开始了伐木作业。伐木好办,斧头锯子齐上阵一天就能砍到几千颗。难的地方在于加工出合适的木条。
“木条的高度不需要那么厚,但一定要足够的宽,窄了容易被碾变形。”
保险起见辛奇让他们制作的木条有五公分厚十公分宽,说是木板也合适。
“这个木条不行,太弯了到时候车轮碾上去容易脱轨发生事故知道吗。木条一定要直,就按照墨斗打出来的线去锯。”
“木条上要打眼你说多远一个?就五十公分一个吧。”
打眼是为了把木条固定在路面上,否则很容易跑的。
等木轨的制作步入正轨,辛奇又带领一群人开始研制车辆。
在一个木制轨道模型上停放着两辆车,一辆是双轮的,一辆是四轮的。他准备用模型来形象的让大家明白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车子。
“双轮车需要人架起来才能拖走,非常的费劲。四轮车就比较节省力气了,你们看只要在前面拖着在后面推着就能走。”
“运送的东西比较轻了,双轮车比四轮车要节省力气。但运送石头肯定是四轮车比较省力,如果在轨道上行走,载货量比双轮车增加了好几倍。花费的力气还更小。”
“最主要的是,四轮马车可以用牲畜来拉。”
于是这一群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就全都拜倒在四轮车的车轮下。
一群人开始想办法设计出合适的四轮车来。
木制包铁的轮子,全金属的车厢主体,上面铺上厚厚的木板,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轴承。
别说是他们这小作坊,前世就算二十一世纪那些小作坊制作出来的轴承都很少有合格的。
还是那句话,制作不出来也不强求,没有轴承直接就用铁圈套铁柱。不就是容易磨损吗,没关系磨坏了再换新的。
反正又不远行,守着铁匠铺坏了维修也很方便。
马车除了轴承之外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不用一天一辆崭新的四轮马车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之后就是实验实用性,说是实验其实就是各种折腾,直到把车子折腾散架为止。期间挑出了不少的毛病后面都一一做了改进。
第三天一辆实用性比较强的四轮马车就被制作出来。
而这时马路也被修成了差不多有一里多,木板也加工出了不少。辛奇又带领人在马路上实验木轨的规格。
他的木轨很简单,就是两块厚木板并排固定在路面,木板之间预留足够的缝隙刚好可以供车轮在里面行走。
当然车轮也是特制的,轮子外圈是凸形状。两侧刚好被缝隙从给架起来,轮子并不会接触到地面。
按照车轮的间距把木板摆设好,用木橛子固定在路面。一个简易轨道就修成了。
木轨并不是一次修成,而是先修出百余米做实验。成功了继续修,不成功再改进。
这一放上去果然就出了问题,凸形状两侧预留出来的长度太短,空车跑还没问题,装上重物很容易掉进缝隙里。
把轮子拆下来重新设计,轮子的厚度增加一倍,凸槽两侧的长度加大。这一下果然就可以了。
虽然比之前那个多花费一点力气,但总体来说已经足堪使用。
当大家看到原本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的装满石头的车子,被四个人拖着在轨道上飞奔的时候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有了这轨轨道车,我们运送石头的速度能提高几十倍。以前发愁开采出来的石头运不过来,以后就要担心石头不够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