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1/2)
“云长兄请起,有云长兄相助,如多一臂膀,何愁大事不成也。”刘凡赶紧把关羽扶起。
关羽的话说得这么慷锵有力,刘凡要是再不受,就有些虚伪了。
随后,刘凡拉着关羽一起进入西秦侯府。此时众多护院已经集结到武场,由于没有武器,所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木棒。这些人都是流民出身,没训练几过天,显得乱哄哄的,整个队伍七颠八倒。
“云长兄可知训练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凡并没有因为军容不整而生气,反而向关羽问道。
“排兵布阵,不同兵种的变阵和实战操练。”关羽想了想,正色的回道。
刘凡点了点头,忽然又摇了摇头。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
有制度的军队,就算领头的将领不是很有能力,也不会落败。无制度的军队就算将领很有能力,也很难胜出。这句话出自诸葛的兵要,但结合古往今来的各个大小战役,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请问主公,您说的制代表什么?”关羽不解,向刘凡问道。
“制就是制度、法制,或者说是限制。”刘凡解释道。
关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呵呵,用不了多久你就清楚了。”刘凡呵呵一笑,道:“这三百人是从三千青壮里选出的精壮,这些人皆可以举起百斤石墩,若是训练的好,将来定是一支精锐之师。这些人就暂时交给云长兄你了。三个月后,我要看到他们形成战斗力。”
本来刘凡打算招收更多的私兵。谁知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精打细算的刘遇告诉刘凡现在正在收容流民,屯田也刚开始进行,未来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用到钱粮。就算是西秦侯府有百年基业,加上卫觊送来的巨额钱粮也远远不够。
所以刘凡就只招收了三百人,正好也不用扩建西秦侯府了。最麻烦的是盔甲和武器方面,三百多人为一体,肯定需要统一的制式武器盔甲。虽然申屠钢是一个铸造武器的好手,但是这么多武器盔甲,申屠钢怎么样也铸造不完。
所以刘凡打算派人招河东铁匠,收为食客。以申屠钢为首,编成制。
“主公招收的流民都是良家出身,公子许下一日三餐的承诺,并且月底还分发粮食。虽日日训练,但他们毫无怨言。三个月后,定能成兵。”关羽信誓旦旦的说道。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秦汉之前古人一直是一日两餐。直到唐宋以后,古人才渐渐的改为一日三餐或者是四餐,才有了上午,中午,下午之分。
忽然,一个仆人跑进武场,对刘凡说道:“主人,太守大人来了。”
听到仆人的话,刘凡心里一喜,对关羽道:“河东太守今日来侯府做客,今日就不训练了,影响不好,让刘海带着他们去帮助流民屯田。云长兄跟我一起去迎接太守。”
此时,西秦侯府上百名郡兵围着一个马车,把原本并不开阔的道路挤得满满的。
一个五十余岁身着官袍的老人从马车上下来,此人正是河东太守王邑,秩两千石,掌一郡军政大权。
在汉灵帝没有更改州刺使为州牧之前,太守就是一方诸侯。因为汉末州刺使和郡太守级别是相同的,刺使只有监察权,没有执掌权。甚至在西汉初刺使只是秩六百石到八百石的小吏。刺的意思是检举不法,使的意思是代天所使,虽然官不大,但是很厉害。从西汉到东汉,刺使才慢慢变成秩比两千石或者中两千石的大吏,并且可以开府治事,有了州治所。郡太守同样可以开府治事,招收幕僚和认命郡内除了长史和郡丞外的所有官员,相当于一方诸侯。
刘凡和关羽出了西秦侯府后一眼就看到了被人众星拱月的王邑。
“太守大人大驾光临,真是柴门有庆啊!”刘凡上前对着王邑微微一礼,恭维道。
虽然刘凡是白身,但他是世袭罔替的西秦亭侯,纵然王邑是太守,他也不用见礼,他对王邑见礼只不过是为了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给王邑一个好印象。
刘凡知道王邑亲自来西秦侯府是看在蔡邕的面子上,不然一个没有权势的世袭侯爵,王邑根本不放在眼里。
历史上在汉献帝路过安邑,临时定都于此的时候王邑进献丝绢锦帛,被封为安阳亭侯。
“哈哈,西秦亭侯客气了,听闻吾治下出了一位名士,更是大汉宗亲,世袭列侯。有上善若水之德也,特来拜访。”王邑哈哈一笑,特别爽朗,显然对刘凡有礼有节的态度很满意。王邑虽然年岁和蔡邕差不多,但是看起来比蔡邕有精神多了。
“上善若水为圣人之境,岂吾等凡人能窥探的。”刘凡态度谦虚的说道,语气不骄不躁。
“圣人成名之前也是凡人,西秦亭侯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以西秦亭侯的思想和才华,最多二十载,立地成圣,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走。”王邑高声说道,但语气沉重。
王邑从好友蔡邕那里深刻的了解到了刘凡的才华和思想,只是听说就对他佩服不已。
事实证明,是刘凡想错了,王邑前来并不是只看在蔡邕的面子上。
王邑一石激起万层浪,周围的幕僚兵士齐齐震动。
什么是圣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尧、舜、禹、周公、老子、孔子、孟子等。这些人仁爱德才知行完备,不管是贫苦的百姓还是豪强士人都对他们的大名如雷贯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