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第416章 未可知(2/2)
的面上松缓了稍许,谦逊了两句后,又道:“陛下,连臣也没想到,贾琮这般年纪,就能行下如此大事。少年早慧,天下第一才子之名,未有虚传。再加上有松禅公与衍圣公教诲,忠心无忧,臣希望,他能再为新法大业,出些气力。一个金陵知府,一个金陵贾家,再加上一个盐商白家,虽已硕果不浅,但到底未触及江南本土望族根本……”
这番话,让崇康帝心中冷笑一声。
宁则臣明着是在夸赞贾琮,实则却是在给他上眼药。
什么少年早慧、天下第一才子,一个勋贵小小年纪如此出众,又有文官鼎力相助,还手握重权,怎能不让人忌惮?
只是宁则臣怕是想不到,贾琮会将自南下后几乎所有事悉数录入密折,送往京城。
比崇康帝那几条密线呈送上来的更细致,也更详实。
不仅如此,锦衣卫内至总旗级别的人员名单,也都在崇康帝手中。
贾琮还会于一些军务上,请示天子教诲……
这样一来,在崇康帝心中,整个锦衣卫其实都在他手中亲自掌握。
若臣子都如贾琮这般忠心赤诚,他也不用这般劳苦了。
更可笑宁则臣前面上完眼药,后手又要贾琮去做干脏活累活担负骂名的活计。
尽管锦衣卫本身就是干这些的,可是天子可以,旁人却没资格。
对于锦衣卫,崇康帝虽然本意让其为尖刀,但刀下之人,却不是江南士族,或者说,远不止江南士族。
他还有大用!
念及此,崇康帝随意敷衍过宁则臣后,便让他退了。
等宁则臣有些遗憾的折返内阁,崇康帝问起戴权:“小九儿果真带着那些人南下了?”
戴权闻言,神色一凛,尽管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过七八回了,可这一次他依旧认真答道:“回陛下,清主子的确带着银军和数十人一起南下了。那些人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中车府的卫士跟了三十里路后,就被警告离开了。下面人说,那些人都极了得……”
崇康帝再问:“武王府果真彻底闭门了?”
戴权忙点头道:“自从十三那天,王府侍卫长古锋亲自押了一栋棺木进王府后,王府大门再没有打开过。在中门的密间费尽气力传出消息称,内院中常可听闻隐隐的呜咽声,十分悲痛……”
崇康帝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方淡漠道:“六大国公,十二侯爵,都去了武王府?”
戴权干巴巴的吞咽了口唾沫后,余光看到崇康帝眼中危险的神色,小心答道:“是,开国公、宣国公、成国公等,都去了龙首原。”
“忠靖侯还哭了?”
崇康帝脸上的冷笑愈浓,眸中目光愈寒,问道。
听到这声音,在燥热的暖心阁内,戴权都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一股寒气自骨子里冒出。
当武王死后,当贞元勋贵的精神领袖不再了,再无人能将内斗不断的贞元勋贵聚齐,到那个时候,就是崇康帝用帝王术,一一下手整治之时。
想想这些年跋扈的贞元勋贵们做出的事,随便搜刮一点罪证,都能将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首当其冲的,大概就是这位进不去武王府而大哭的忠靖侯史鼎。
问明白后,崇康帝没有再多说什么关于贞元功臣的事,今日奏折已经处置完毕,到了该就寝之时。
不出戴权意外,崇康帝再度点了凤藻宫的牌子。
想起那位还未封妃的女昭容,戴权心里有些沮丧:
荣国贾家的崛起,看起来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也正常,不扶起开国旧勋一脉,又怎么清扫贞元一脉?
这本是帝王之术。
只可惜,竟便宜了贾家。
但以这位君王的心性,日后到底是福是祸,其实也未可知……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