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刀?水手的刀?(1/2)
海鲨团的水手和跳帮手被打的往后败退,其实也有点儿吃武器上的亏。
因为面对的李氏船队的家丁拿着的都是可双手握的厚背雁翎刀或者是双手长朴刀。
这些刀都很长,刀背又厚,就算是刀是钝的,将刀一横,用腰部之力一个横劈过来,也能将人拦腰斩成两截。
再加上五峰船队那边的水手和跳帮手,就算是明人和朝鲜人,很多人手里拿着的其实是倭刀。
五峰旧部常年把持着江浙沿海到倭国的商路,而倭国产铁量很少,资源又十分的贫瘠,能出口的只有一些特色产品,比如扇子、娃娃玩偶,而其中出口的产品之中,比例最大的,而且能卖出好价钱的,也就是这倭刀。
这些往外卖的倭刀,其实比倭国内的那些各家大名的轻足和低级武士用的倭刀质量都要好得多,这都是出口大明的,大明的那些富人和达官子弟、以及军人武官又不傻,你这刀不好,谁会买你的。
所以往外做出口的倭刀的质量都是中等偏上的,而且其中不乏一些上等的好刀,虽然宝刀一级的倭刀,数量很少,但是上等的和中等偏上的倭刀,其刀刃也是极为锋利的。
这才是真正的倭国切肉刀。
而守着这条航路,又经手这等商货,五峰旧部船队中的水手,尤其是其中的跳帮手,怎么会不花点儿银子入手一把,留着一把倭刀在手边,日后跳帮的时候直接劈过去,对方的刀只要是铁质不佳,再加上自己的刀挥的又顺手,可以直接一刀将对方的刀劈断。
这种情况其实屡屡发生,这也是在明中叶的时候,倭寇能够在明国南方沿海袭扰不断,将沿海诸府诸县的卫所军打得节节败退的原因,南方的卫所军武备松弛,长久不经历战争,其手中的兵刃早已生锈,矛杆已经被虫蛀得都快断了,身上又不批甲,最多就是一些较为精锐的军士身上会披着钉有铜钉,类似棉甲,但又不是棉甲的号衣,兵器对上倭刀简直就是一劈就断,这人身上的号衣,根本就挡不住这刀刃。
刀和矛杆一碰就断,弓长久不开,胶都裂了,直接被打的溃退无际。
但是海鲨团这边拿着武器可就不一样了。
海鲨团这边毕竟没有掌握着到倭国的商路,虽然偶尔能去倭国那边做点生意,但这做工优良的倭刀抢来的却不多,许朝光在浙江这边经营十年,虽然没有掌握到倭国的商路,但也从五峰旧部手里抢到了不少。
倭刀抢到了一些,去除一些质量不好,打造粗糙的普通倭刀,便将剩下的刀口不错的倭刀全部下发了下去,但是就这对于其手下那么多人来说,也有点儿杯水车薪。
所以这次派出来的战船上的水手只有一批十分精锐的跳帮手手里拿着的是倭刀,剩下的人手里拿着的基本上都是明国南方特色特有的一种武器,名叫水刀。
这水刀其实指的就是水手用的刀,跟陆地上骑、步战用的雁翎刀以及柳叶刀有非常大的区别。
那就是这刀身短了很多,全刀只有一米或者一米以下,七八十厘米,这刀身就更短了。
而且呢,这刀不弯曲,类似直刀,只是这刀在到了刀身中间的时候,便开始向刀背那方收紧,直到在刀头的时候,收成尖锐的一个角,而且这刀柄很短,只容一手握之,并无空余的地方,在刀柄后方,也没有配重的金属,并且没有刀锷。
之所以将刀这样打造,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水中挥刀的时候不会有很强的水的阻力。
刀身平直,再加上没有刀锷,尺寸又很小,在水中挥刀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分开水流,直接刺入人心。
这种水刀平日里常配备在明国南方各个水师中。
而这刀因为设计的的确是在水中作战时十分便利,所以明国沿海的水寇、海寇同样也配备了大量的水刀,方便水中作战。
但是这刀的缺点也非常的明显,在水中使用起来的确方便,但是若是在船上作战,这可怎么整?
船上作战的时候考虑的可不是如何减少水的阻力了。
别人的刀比自己的刀长,砍过来的时候,在远处就能劈中自己,而自己却要进一步,才能砍中敌人,这不是吃了大亏嘛。
这水刀造起来方便,打制了很多,水手腰间都别着一把,而别的家伙事儿配的就比较少了,而跳帮手配的是雁翎刀、柳叶刀和倭刀,但是这种大战的时候,不仅跳帮手要作战,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要拿起家伙战斗,而如果手里拿的是这种短小的水刀,这怎么打?
别人的长刀砍过来的时候,自己手里的家伙事儿却抵挡不住,这伤亡自然就大了许多,本来拼体格就有点拼不过对方,结果手里的家伙事儿更短一截,这不太亏了嘛。
一开始吃了一亏,不过大家又都不是傻子,一看这样,赶紧分出不少人去了船舱底下,将武库之中平日里备着的藤牌拿了出来。
南方明军不管是陆军,还是水师,皆有配备藤牌的习惯。
而若是普通海寇,自然船舱之中不会配此武备,但是海鲨团又岂是平常海寇,其组织严密,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织更加的规范化,而装备也跟着规范化,吴平、许朝光、林道乾这三位大佬在装备手底下的战船和水手的时候,也有意的想要去模仿他们的劲敌,明国水师。
打造大福船,船中配备弓箭、钩杆、藤牌、拍杆这些武备,其实都是学的明国水师。
若是平常海寇,哪会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