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白莲余党(1/2)
围观的人一看见如此情景,顿时不淡定了。
“天哪,西瓜这么粗的桃子,是什么品种来的?”
“这棵树都长到天上去啦,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蟠桃?”
“嘿,小哥,给我来一个,我什么都答应你!”
“这应该是假的吧!让我尝一个试试……”
众人喧哗了一会儿,也不知是谁带头,都冲了过来,爬到树上抢夺那些桃子。
我趁机给那个耍戏法之人打了个眼色,轻声说:“还不快走!等着别人报官来捉你们吗?”
耍戏法之人微微一愣,旋即向我点点头,立即拉着那个孩子,挑着担子,匆匆离开。
我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没人注意到我们,也赶紧跟上前去。
当我们来到郊外的时候,那个耍戏法之人停了下来,放下担子,拱手向我道谢:“刚才多亏你了。”
“白莲教已经被朝廷剿灭,你们再用这种戏法来讨生活,很容易会将自己陷进去的。”我微微一笑。
耍戏法之人摇摇头,叹气着说:“这也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呀!我们已经不敢回老家了,又不会其它手艺,只能四处游荡,混口饭吃。”
我想了想,从通天塔的库房中取出一包金子,送给这个男人和小孩,淡声说:“你们拿,不会再耍刚才的那种把戏了。”
“……谢谢!我叫赵旺,这是我的儿子赵小福,我们在附近的村里。日后你假如有空,请来我家做客,我一定会好好款待你。”
自称赵旺的耍戏法之人,虽然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帮助他,但现在他确实需要钱周转,便大着胆子收下了。
反正,他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信错了我,最坏的结果也是被捉去砍头而已。今天我送出这么多的金子,远远超过“白莲余孽”的赏金,如果我还去报官,那我肯定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我自然不是傻瓜,之所以帮助他们,只是闲着蛋疼而已。
根据历史的记载,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
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
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
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
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它号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做组织人民反抗压迫的工具。
在元、明两代,白莲教曾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成为反清秘密组织,曾经遭到清廷的多次血腥镇压。
但是,到了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已发展成嘉庆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
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徒。后来,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爆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斗争区域遍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甚至还波及到湖南省的龙山县。
清廷为镇压起义,耗费白银2万万两,相当于当时清廷5年的财政收入。
从此,清王朝从所谓的“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
白莲教作为一种宗教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广,是除了佛教、道教以外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宗教,反映的是华夏国下层社会百姓的生活、思想、信仰和斗争,在华夏国农民战争史上充当着突出的角色。
白莲教教徒主要特征是烧香、诵偈,信奉弥勒佛和明王。
为了适应下层百姓白天劳动的实际情况,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性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
到了明末清初,白莲教逐渐在教理方面趋于完备,教义也更加体系化。
根据《聊斋志异》的记载,有一个叫做徐鸿儒的人,得到了一本左道旁门的书,能够驱使鬼神为他做事。
有一次,他稍微试验了一下,观看的人都感到惊恐,投奔到他门下的人很多。后来,他成为白莲教的首领,暗暗萌发了造反的念头。
一天,徐鸿儒故意取出一面铜镜,说能够照出人的一生祸福。
他把铜镜悬在院子里,让人们自照,镜子里的人,有的戴着头巾,有的戴着纱帽,锦绣华服,貂蝉美饰,形象不一。
人们更加感到惊奇,从此这个消息到处传播,上门请求照镜子的人接连不断。
于是,徐鸿儒宣称:“凡是镜子里照出的文武高官,都是如来佛祖注定龙华会里的人。大家应该努力,决不能退缩。”
接着,徐鸿儒当着众人的面照自己,便看到镜子里的他头戴皇冠,身穿龙服,俨然就像帝王一样。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感到十分惊讶,一齐跪倒在地。
徐鸿儒趁机竖起反旗,众人无不欢腾,雀跃相随,希望自己能成为像镜子里的形象那样的高官。
不到几个月,徐鸿儒就聚集了一万多人,滕县、峄县一带官府望风逃窜。
后来,大队清兵前去剿捕,其中有一位彭都司,是长山县人,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白莲教军中出来两个少女,与彭都司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