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包饺子的准备(2/2)
p>荀华突然心中一动,看着荀灌道:“杨郎无论在哪方面,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就是身份低了些,可是几百年前,哪有什么世家呢,还不是由惊才绝艳人物开创而来?谁说杨朗日后就不是这般人物?
况历来惊才绝艳之辈,谁不是放浪形骸,偏生杨郎自律谨持,他日必成大器,也不知是谁家女郎有此福气,能与杨郎一起,从无到有,开创一个由寒门到高门的奇迹。”
葛慧娘芒心暗颤,俏面浮上了一抹淡淡的晕红,裴妃若有所思的看了眼这小娘子,不过荀华这话是对荀灌说的,于是又把目光移向了荀灌,恰见着荀灌美眸中的隐约迷惘!
裴妃暗暗摇了摇头,她哪还猜不出荀华的用意,说动荀灌嫁给杨彦,这本是大逆不道,可荀灌的表现耐人寻味,难道……自己点鸳鸯谱点错了?
但两人的身份天壤之别,该如何是好呢?
……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荀华暂时住在了裴妃府里,带给萧家和朱家的家书,也着人送了过去,按照计划,她将于正月十五之后,与萧温、萧仁和朱锲的家人会合,一起赶往郯城。
后三者已经决定把家人接去郯城,显然是对杨彦有了十足的信心。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郯城,也有了些过年的气氛。
“郎君,饺子真有你说的那样好吃吗?”
萧巧娘看着眼前的一大堆面团,皱着眉问道。
杨彦挥了挥手:‘叫你和,就赶紧和,记住,和一刻,不许停!“
萧巧娘撇了撇嘴,和阿玲一起和面。
两双藕白玉臂探入盆里,吃力的和着那硕大紧致的面团。
崔访站一边,捋须微笑。
杨彦打算在除夕这天动员全军包饺子,军中白菜和猪肉都有,又有油,包饺子的材料不缺,这除了改善伙食,还为了他心里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前世每到除夕,全家都会聚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当零点钟声敲响之时,先下楼放鞭炮,然后一起吃饺子,如今杨彦再世为人,再也回不去了,就以包饺子纪念自己那远隔着无数个时空的家人吧。
“郎君,面如此酸,怎么吃啊?“
两个女孩子和着和着,由于屋里足够温暧,面渐渐地散发出了一种酸味。
”继续和,这才是第一步,还要继续加工,和的越劲道,吃起来口感越好!“
杨彦催促道。
萧巧娘和阿玲均是皱着小鼻子,不满的和着。
萧巧娘倒好些,她几乎每天清晨都和杨彦一起站桩,力气渐渐增长,别看身板还未长开,但一个成年壮妇都未必有她的力气大,而阿玲明显吃力的多,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其实面发酸是一种自然发酵的过程,古人没有酵母菌,通常是将和好的面团用干面粉埋住,因乳酸菌是厌氧菌,会自然的发酵,食用之时,留一点发好的面,下次作为酵母。
当然,直接发的面非常酸,要加碱。
以眼下的条件,近代制碱法需要大量的氨水,氨水由氯化氢制取,氯化氢由食盐和硫酸反应而来,但郯城一带不产硫磺,也不产黄铁矿,没法制取硫酸,暂时只能以最原始的土法制碱。
待两个女孩子揉的差不多了,杨彦交待用干面粉盖住面团,便招呼道:“走,我带你们去制碱,面里加了碱,才能去掉酸味,面也会更加的蓬松。”
“噢!”
萧巧娘和阿玲双双点了点头。
崔访嘿的一笑:“将军,老夫倒是不明白,你这些技艺究竟从何而来,老夫虽未去过江东,却敢肯定,江东并无此和面之法。”
杨彦哈哈一笑:“自是郯子他老人家托梦。”
老少三人交换了个无语的眼神,跟着杨彦出了屋子。
不远处,搭建起了一个大土窑,上置一硕大铁锅。
“府君,是否现在就开始?”
朱锲领着工匠早已等候多时,见着杨彦,施礼问道。
“嗯,开始!”
杨彦点了点头。
土法制碱,就是把硝土、石灰石和煤在高温下还原,硝土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钠,煤作为催化剂,与石灰石反应,把钠置换成氧化钠,再通水通二氧化碳,使其碳酸化,生成含碳酸钠的黑灰状粗制品,再经过浸取、蒸发、精制、结晶以及烘干等诸多步骤,才能获得纯度相当高的纯碱。
二氧化碳不须额外准备,把石灰石加热会自动分离出二氧化碳。
朱锲一声令下之后,工匠开始按步骤操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