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风起北方》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风起北方 () >> 第一卷 第一〇七章 帝制的推行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02678/

第一卷 第一〇七章 帝制的推行者(2/2)

老爹当上了大总统之机,凭借自己的本事也好大显身手一把,不辱没父亲总统的威名。可惜骑马时将腿摔断,落下跛态;袁世凯对自己的这个长子还是很看重,马上将他送去德国治疗。而袁克定的想法,也正是在德国治病时产生变化的,而这个变化中,德皇威廉二世起了很大的作用。

袁世凯将这个大儿子送到德国去,目的是一边治疗腿伤,一边让他考察一下德国的政治制度与治国方略,好让袁克定增长一些经验。德国对于中国总统的大公子到来,也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但因治疗的最佳时间已经过去,伤腿已经定型,德国人也无能为力。腿看不好没有关系,其它方面弄好一些也可以。德皇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袁大公子,并向他介绍(鼓吹)德国实施治国的科学性合理性,那就是走君主制,而不能走民主共和制。德皇告诉袁克定说:“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发达。大公子回国后一定转告大总统,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助”-----内容来自百度。

正在因为腿伤不能痊愈而烦恼的袁克定,听了威廉二世的一番话,心思马上活动起来:自己成半残废人了,以后大家的眼光看自己,肯定会带着歧视和不屑,在兄弟姐妹和政府大员那里一定会低人一等。但如果父亲当了皇帝,自己是长子,如果被立为太子,就是以后的皇帝继承人,那个时候任谁也不敢小瞧自己,嘲笑自己。于是,想让父亲成为皇帝的心思在袁克定脑海里面出现了,并开始随着他的太子梦而疯狂滋长起来。

一九一四年初,在德国治病的袁克定提前回国,准备把德皇威廉二世写给袁世凯的信和那番话转告父亲,并说服父亲放弃共和制,走君主制道路。让袁克定感到失望的是,父亲在看了那份信、听了那番话以后并没有什么反应,丝毫看不中出有任何的想法或者意思,让袁克定很是失望。袁世凯当上总统后,对家人、亲戚十分避嫌,几个成年的儿子在前清的时候倒在官府里做过一些事情,但到了民国到了他自己做民国总统后,在他的坚持下,反而没有一个人在政府里面做官;所以袁克定还想着通过这次德国治病获得的一番话,让父亲给他个一官半职的,起码有一个显示“太子”身份相配的官做做。现在看到父亲没有行动,就让袁克定想到了其它办法----拉拢一批人,一起向父亲劝说。

于是,推行君主立宪救国理论的杨度进入了袁克定的眼中,也不清楚到底是袁克定想利用杨度,还是杨度想利用袁克定,但两人都想通过对方说服袁世凯称帝;就这样,两个人很快走在了一起,相互商量着如何让袁世凯能够心甘情愿、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杨度给袁克定出了一个主意:说服各地军政大员和地方都督,由地方1大员上书袁世凯,请求他做皇帝,这是顺应民意民心而为之,这样一来袁世凯肯定不会推辞和反对。

对杨度的这个建议,袁克定很是赞同,于是就开始找下面的一些军政大员进行试探和说服;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已经有不少袁世凯的老部下答应愿意一试,段芝贵、倪嗣冲、姜桂题、陈宦等人都表示支持袁世凯由总统上皇帝。当也有一些人谨慎的提出要人多才可以。不管怎么说,这个办法取得的成效还是很让杨度和袁克定满意;这次,杨度又出了一个主意,借各地都督到北京开会的机会,请几位主要有实权又有兵权的地方都督谈一谈,而由山西都督转任参谋次长、再由参谋次长转任山东都督的赵天一,是最主要的对象之一。于是才有了这次的宴请,有了刚才的一幕。


状态提示: 第一卷 第一〇七章 帝制的推行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