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交好杨素(1/2)
杨广率领前来增援杨素的多为步军,因知杨素所部骑军远少于突厥铁骑,所以当看到敌方双方战至胶着状态,他唯恐杨素有失,急命呜金收兵,同时传令一万弓箭手张弓搭箭,准备掩护杨素率领骑军回撤至隋军大营。
可是,三通锣声响过,却不见杨素率领骑军撤回,眼瞅着天色已晚,杨广情急之下,遂欲亲率三千骑军前去接应杨素,被郭衍、李靖等人死死劝住,只得改命李靖率领骑军突入战场,前去向杨素传达撤军的命令。
李靖抖擞精神,率领三千骑军手擎火把,加入战团,一路每遇隋军将士,便向他们打听杨素的去向,结果得知,杨素率领小股骑军直奔达头可汗的中军大帐去了。
李靖当即率领所部骑军径直杀向了达头的中军大帐,待到突破突厥骑军的层层阻挡,好容易杀进突厥的中军大营,才发现,敌军中军大营中已空无一人。
其时已战至半夜,李靖担心自己孤军深入,久则生变,不得已只得一把火烧了突厥的中军大营,命手下军士一路呐喊着:“达头已然被俘,尔等还不下马归降……”瞒哄得突厥各路人马纷纷回救燃起熊熊大火的中军大营,趁乱后撤回了隋军大营,来向杨广禀报前方的战况。
“此必是杨处道为求全功,径直追赶达头去了。”杨广听罢李靖的禀报,冷冷地说道,随即下令封伦,亮出晋王的名号严命所有参战兵马立即撤出战场。
堪堪到了次日天明,随着隋军兵部陆续撤出战场,突厥各路兵马在发现其中军大营确被隋军攻破,达头可汗也不知所踪后,也纷纷后撤数十里,结束了这场万骑对攻战役。
战后,经封伦带人仔细清点人数,隋军先锋三万骑军经此一战,折损了一万多兵力,近两万匹战马,杀死杀伤突厥铁骑近三万人骑,并且逼迫敌方放弃了南下攻打云州的作战意图,全军后撤百里,算是打了一场胜仗。
而作为这场战役发起者的先锋主将杨素,却是在战役结束后的第五天清晨才率领十几名亲兵回到军营来见杨广。
“越国公此行收获如何呀?”杨广与杨素早在开皇十年间就曾在江南搭过班子,后来又因宇文述、张衡等人为帮杨广上位夺宗,以重金笼络得杨素成为了杨广在长安朝中的内援,因此二人十分熟悉,一见到浑身上下布满了征尘的杨素,杨广便似笑非笑地问道。
“可惜还是叫达头给跑了。处道未能生擒得达头来见殿下,尚请殿下恕罪。”杨素抱拳躬身向杨广赔罪道。
“多年未与越国公并肩作战,想不到如今越国公仍是率军一上战场,只知闻鼓而进,不知闻金而退,往日风采一点没变呀。来来来,快请坐下说话。”杨广忙趋步向前,伸双手扶起杨素,笑呵呵地拉着他在帐中坐下,说道。
杨素猜测杨广话中的意思,试探地问道:“处道为求一战生擒达头,消除北境之危,亲率孤军追赶达头至数百里外,还不曾向殿下问起,此一役双方伤亡情形如何?”
“我军伤亡一万余兵力,突厥折损了近三万人骑,而且成功拦截了达头所部对云州发起的进攻,应当称得上是一场大捷。”杨广说着,话锋一转,目视杨素继续说道,“不过,越国公率军单单与突厥这一战,就折损了近两万匹战马,不知父皇知道了,将作何想法?”
杨素深知,自开隋以来十几年间,朝廷最为紧缺者就是战马,也正由于骑军兵力严重不足,才只能在北境长期对东西突厥采取守势,所以一听到杨广这话,后背不由得泛起一阵凉意,忙起身抱拳请求杨广道:“尚请殿下体谅、成全。”
“虽则如此,但瑕不掩玉,这是本王于越国公返回前就命人草拟好的奏章,如越国公不持异议,就请联署吧。”杨广见杨素一点就透,省悟到了自己的用意,遂含笑将一份拟好的奏章递给杨素,安抚他道。
杨素接过奏章来,以飞快的速度仔细浏览了一遍,见杨广在这道即将发回长安的报捷奏章中只写到了自己如何面对数倍的来犯之敌,果断率军主动出击,以少胜多,取得了歼敌三万的战果,而没有提到一句隋军在这场战役中折损了近两万战马的情况,不禁喜出望外,手捧奏章,连连向杨广道谢道:“殿下对处道的这番眷顾之情,处道将铭感于心,没齿不忘。今后殿下如有需要处道尽力报效之处,处道定当竭力尽智,以报殿下。”
“越国公莫要跟本王客气。日前所托之事,本王已命人将一百根黄楠大木运至了歧州,待北境消弥了战祸,越国公就可以回去督修仁寿殿了。”杨广得到杨素当面承诺今后仍将充做自己在朝中的内援,甚觉满意,遂淡淡地说道。
杨素自是对杨广又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带着几分担心地问道:“殿下,此次达头虽战败退却,难保其不会卷土重来,真若到了那时,军中缺少战马,又当如何应对?”
杨广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难题,只是为了重新把杨素笼络到自己身边,留待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暂时只得替他隐瞒下一战折损近两万匹战马的重大过错,便含糊答道:“我料那达头经此一败,至少一两年内不敢觊觎南下,侵扰关中,军中所需战马,或可徐徐增补吧。”
杨素听杨广这话,方才放下心来,向人索要了笔墨,在那道报捷奏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
杨广在命人返回长安报捷的同时,也派出多路斥候前往打探达头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