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围淤为田(1/2)
当然,也不能全吃主粮,还要吃蔬果禽肉。
田中稻花鱼、禾鲤干,年年丰产。食之不尽,大肆贩卖。户户养鸡鸭猪羊,还有来自草原的香肠肉酱。家家建仓楼存储。纵然人口百万,亦吃穿不愁,足有剩余。
更何况以大泽之利,辟成水田,亩产绝不会比刘备家百亩美田差。
若以亩产八石计。可获稻谷两千四百万石。
“呼——”刘备长出了口气。
淡定。
整个临乡只有邑民数万。别说百万,连十万人都没有。
人手亦不足够开辟如此之多的良田。再说,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这便手书给九江郡的治中刘涣,和庐江郡的陶县令。让他们代为招募淮泗百姓、诸蛮山民,迁往临乡。
又去信郡中,准备收纳青冀二州的流民。
青冀二州,灾祸不断。流民颇多。尤其是年前北海地震,黄县海啸。青州百姓流离失所。纷纷北上南下,乘船渡海去辽东避难,也不在少数。到黄巾之乱时,幽州竟有流民百万。足见天灾人祸之惨。
对于滞留在幽州的青冀流民,刘备向来报之以十二分的警惕。原因很简单。此二州,是太平道的重灾区。若有太平道中人混入流民潜伏邑中,伺机而反,岂非大大不妙。
正所谓家贼难防。再加上数年前流寇来袭,刘备一直对青冀流民十分警惕。生怕有太平道在自己的邑民中,妖言惑众。如今,之所以不怕。乃是因为,经历过南下平乱的刘备发现,但凡能吃饱穿暖,无人愿去造反。提着脑袋造反,不过是想吃口饱饭。历朝历代都一样。
楼桑以前地窄。收拢不了多少流民。如今辖地百里,便有足够良田养活他们。
刘备曾说:许我百里之土,可活百姓二十余万。
如今看来,已远超此数。
前景一片大好。事情却要一步一步的完成。
夹在郦亭沟和督亢沟之间的旱地、水泽,皆被围淤,辟为良田。靠近楼桑的水田,刘备拿出四千亩,分到学坛四位大儒名下。又说,此田亩皆归学坛所有。若有寒门子弟前来就学,邑中又无足够的实习生位,便可每人分田十亩耕种,供其吃穿用度。耕种期间,不收田赋。待学成归乡,出仕地方,便把田亩收回学坛,再酌情分与他人。
陈寔等大儒听完,竟齐齐起身,向刘备行大礼。
刘备如何敢受。侧身避过,又急忙上前将诸位大儒扶起。
能想到寒门学子,恩师甚是欣慰。正如恩师先前所说,豪门、寒门皆是百姓。寒门能出贵子,才是为君之道。楼桑学坛,文风鼎盛。堪称第一的北海一龙三人,都是寒门子弟。
听说刘备准备给学坛弟子每人十亩良田。公孙瓒和田骅也来求取。
恩师便问道:你二人家境殷实,何不专心学业?
不料二人振振有词:我等亦是楼桑学子,为何不能种田?
恩师点了点头:定要好生耕种,切莫令良田荒芜。
恩师自然明白两人所想。
学坛毕竟是学坛。
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大有不同。在这里比的不是家境,而是德操学识。北海一龙能被学子钦佩,正因才华横溢,人品高洁。公孙瓒和田骅纵家财万贯,在学坛的名气远不如北海一龙,便是明证。
由北海一龙而始,如今种田成了学坛新风尚。两人岂能自甘人后。
四位大儒手中的四千亩良田,不日便被瓜分一空。想想也是,不过分给了四百学子。学坛学子千人。尚有一多半没分到呢。
一群儒服长袍的学子,与裤腿高卷的农人一起下田劳作的场景,许只有在楼桑才能得见。
尤其是还有穿锦袍的富家公子。一亩田的收成,怕是还没有身上的袍子贵呦。
旁人问起,个高的公子这便龇牙一笑:少君侯备,乃我挚友。北地种田第一,非他莫属!作为他的挚友,我瓒公子,又岂甘于人后?
有理啊……
没有分田的同窗好友,皆来帮忙。学坛甚至依稻作时令,休‘农假’。例假(如冬至、夏至),节假、农假、寒暑假,遂成为楼桑学坛固定的假期。
屉舟运来秧苗,插秧开始。学子们天资聪颖,一学就会。
给北海一龙帮忙插秧的学子,尤其多。横平竖直,纵横阡陌,连有经验的老农都不禁竖大拇指。
插完秧,管宁这便请众同窗去酒垆小酌。
都知他喝酒不要钱。同窗们欢呼雀跃,飞奔回宿舍洗浴更衣,却把正主抛在脑后。
华歆面露担心:幼安,少君侯只说我等喝酒无需付钱,今带如此之多的同窗前往……
听他这么一说,邴原也有些担心:是啊,幼安。万一……且凑足酒钱再去。
管宁点了点头:好。
邴原见管宁点头,这便松了口气。华歆却一脸痛惜。想着要凑多少,才够付这场酒钱。
待三人收拾好农具,赶牛车返回。同窗多已先去。
急忙赶到,早有酒家保在垆前迎接。上了三楼名叫‘松涛’的包房,推门视之。乐伎、舞姬、好妇,一概全有。场中胡姬翩翩起舞,同窗好友尽欢颜。
酒垆主事上来告知,此宴乃少君侯安排。
管宁急忙道谢。华歆更是喜不自胜。这便拉两位挚友登堂入室。
众好友纷纷起身,将三人推上主座。管宁以就学晚推迟不受,却被众人硬推上主座。皆言:今日你做东,自当居首!
北海一龙大名,如雷贯耳。
蕃邸胡女亦有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