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归来(1/4)
这时,管事嬷嬷来请示是否可以摆膳,于是,姐妹俩又换回了她们原本的衣裳,陪着李太夫人婆媳俩用了午膳,直到下午申时才告辞回家。/p
姐妹俩走后,辛氏便挥退了屋子里的下人,又让大丫鬟去外面守着,只留她与李太夫人在屋子里。/p
“母亲,”辛氏看着李太夫人小心翼翼地问道,“纭姐儿的那件事……”/p
回闽州的这一年,辛氏每每想到端木纭的事就觉得忧心忡忡。偏偏这件事事关姑娘家的闺誉又不适合在信中问,她也只能放在心里。/p
李太夫人当然知道辛氏是在说端木纭和岑隐的事,低声叹道:“由她去吧。”/p
这四个字简简单单,却又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p
辛氏明白婆母这言下之意是让步了,惊得一时语结,心底一阵心绪起伏。/p
好一会儿,她才冷静了些许,艰声又问:“端木家那边……”/p
“她祖父已经知道了。”李太夫人依旧是言简意赅,一副不欲多言的样子。/p
辛氏的神色更复杂了,想问端木宪到底是何态度,又觉得无论端木宪是何态度都不重要,端木纭就不是一个会轻易被她祖父左右的姑娘,否则她都快十九岁了,早就该出嫁了,又怎么会到现在还待字闺中。/p
屋子里,陷入一片漫长的沉寂,只有窗外的一片翠竹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低语着,叹息着。/p
李太夫人抬手揉了揉眉心,脑海中又浮现了端木纭和岑隐相处的一幕幕,想起端木纭那灿烂的笑靥,想起岑隐当时的神情……/p
不止是他们拿端木纭没辙,岑隐又何尝不是!/p
李太夫人端起手边的青花瓷茶盅,慢慢地以茶盖拨去漂浮在茶汤上的茶叶,叹道:“纵然我们认为百般不好,万般不是,但是,我们终究不能替孩子们把日子过下去。纭姐儿又一向是个有主见的……”/p
别说李家只是端木纭的外祖家,就是端木宪那个老东西也一样拿端木纭没办法,他们也做不了她的主。儿女都是债啊!/p
“……”辛氏神色复杂地看着李太夫人,欲言又止地抿了抿唇。/p
李太夫人放下茶盅,神色复杂地又叹了口气,低喃道:“这孩子,和她娘一个样。”/p
说着,李太夫人的眼神一时有些恍惚,眼前又浮现女儿年少时的模样……/p
“她娘也是这样,自小有主见得很,一旦打定了主意,那就是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李太夫人的神色间弥漫着浓浓的思念,也有感伤。/p
她活了大半辈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膝下的儿女走了好几个……/p
李太夫人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眼神又变得清明起来,“纭姐儿也是这样,果然是血浓于水啊!”/p
女儿也好,外孙女也好,性子其实都是随了她家那口子!/p
李太夫人露出一个豁达的笑,“儿孙自有儿孙福!”/p
她都这把年纪了,说难听点,半只脚都踩进了棺材里,还有什么看不透呢。/p
人世无常,就算是他们把自认最好的东西捧到孩子们跟前,也要孩子们领这个情,以后他们这些老的两眼一闭,可孩子们的日子还要接着过呢。/p
辛氏心里有些好奇,她才离开了不到一年,到底是什么让婆母改变主意了呢。是纭姐儿,还是那个岑隐……/p
屋子里又静了下来,婆媳俩皆是默默地饮着茶。/p
明明是上好的龙井新茶,可是辛氏却颇有几分食不知味,心里依旧觉得不踏实。/p
毕竟人这一辈子还长着呢,年少时的浓情在没有子嗣为联系的前提下又能维系多久呢!/p
窗外的风拂竹叶声衬得屋子里更静了。/p
辛氏终究没有再说什么,毕竟端木纭只是她的外甥女,不是亲女,她就是再关心,还是要点到为止。/p
辛氏又饮了两口茶,再次开口时,把话题转到了端木绯身上:“母亲,绯姐儿的婚事……”/p
辛氏真正要说的不是端木绯的婚事,而是封炎。/p
“……”李太夫人的眉心紧紧地皱了起来,攥紧了手里的帕子。/p
这才是现在李太夫人最愁的。/p
她也听说了,封炎这次回京来带了一万大军随行,若是封炎意图逼宫,那么京城的局势又会怎么样?!/p
辛氏大概也能猜到李太夫人在担心什么,一方面暗恼自己哪壶不该提哪壶,一方面也忍不住为端木绯感到担忧,心里唏嘘:哎,当初也怪皇帝乱点鸳鸯谱,非要给封炎和小外甥女赐婚,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些什么!/p
不止是李太夫人,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担心封炎逼宫,尤其以江德深为首的三皇子党最是上蹿下跳,屡次上折弹劾封炎,但是折子送上去后,就是如泥牛入海般,岑隐始终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表态。/p
五月初五,原兵部尚书沈从南上折,说是封炎率一万大军已经到达了冀州大通城,定是要逼宫无疑了,奏请岑隐早做准备,尽快调动禁军护卫京畿周全。/p
朝堂上原本就弥漫着一种惶惶不安的的气氛,这道折子仿佛天际响起一阵惊雷,让京城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重,似有那层层叠叠的阴云压在上空,浓得快要坠落般。/p
紧接着,又不少人也纷纷上折附和,觉得无论封炎是否要逼宫,岑隐还是应该早做准备,加强京畿的防护,以免给人可乘之机。/p
随着封炎大军的步步“逼近”,朝堂上更加恐慌了,有一股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