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2/2)
他当初担心形势,没有选择留在棠邑任职,却是抢着回金陵了。倒不是说他不想回朝中任职,但他要是能留在棠邑任职两三年,再回到朝中任职,资历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一年多前,谁能想到棠邑的形势发展能这么快,会以这样的方式彻底改观过来呢?
“棠邑除了要扩编左右两军外,近期还有什么动作没有?”韩道铭问道。
“这次能成事,与梁军主力随朱裕北进侵入晋国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之后,即便梁军主力不分兵南下,徐明珍在北面也会更为谨慎的防守。棠邑这次想扩编左右两军,主要也是考虑梁军精锐随时会南下,短时间内甚至没有余力夺下北面的安丰寨。后续的话,我也问过韩谦,接管滁、巢州两城以及耕殖淮阳山是重点,暂时不会再有大的动作。”韩道昌说道。
“暂时扎稳根基也好,这提心吊胆的日子可也不好受。”韩道铭感慨的说道。
想着韩谦率突袭兵马往北穿插之后,他们提心吊胆的日子,韩道昌心想真是不大好过,又问道:“两宫、寿王府及淮东,最近有什么动静没有?”
“他们想有什么动静,但又能有什么动静?他们总不能抱怨韩谦在淮阳山胜得太快、胜得太突然吧?”韩道铭笑道。
韩道昌点点头,这也是乌金岭大捷对棠邑、对韩家来说,意义最大的地方。
除了淮东分兵进占石梁县之外,基本确保没有人来窃取他们的胜利果实。
虽然决定不了什么,韩道昌最初并不是很赞同韩谦搞这样的突袭作战,就是因为他知道韩谦用兵不顺利则罢,一旦用兵太顺利,各种扯后腿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而有史以来,因为内耗而功败垂成之事,层出不穷。
只是他没有想到韩谦在淮阳山用兵,前一刻还岌岌可危,下一刻就斩获大捷,胜负转变又是那么的突然,自然也令诸家想动手脚拖后腿都没有时间。
而乌金岭大捷的消息,前期严密封锁,在棠邑兵控制龙潭河沿岸防寨,暂代李知诰负责统领左龙雀军的邓泰,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要不然的话,巢湖西岸区域的管辖权,便会给太多人扯皮的借口跟机会。
而由于棠邑水军先接管龙潭河沿岸的防寨,将左龙雀军驻守的庐江防线与寿州军彻底隔开,他们才能光明正大的要求左龙雀军撤出舒州。
淮西跟寿州军对峙,已经用不上左龙雀军了。
而后续棠邑要扩编左右两军,人马规模将增加一倍以上,军资缺口也将倍增,韩家接下来还是要想尽办法,为棠邑后续的建设以及军资缺口筹措更多的钱粮。
这次得胜,最大的好处,大概是淮阳山里从豪民大户手里能征没大量现成的田宅,用于应募将卒口粮田及家眷住宅的分配,不需要额外投入钱粮进行垦荒,短时间内缺口没有刚得棠邑时那么大。
“淮阳山里到底有多少民户丁口?”这也是韩道铭最为关心的问题,关切的问道。
不要说之前了,大楚开国之后,寿州长期以来都是梁楚军事对峙的核心区域,战事不断,地方变动极大,民众动辄背井离乡。
早年在京畿收编染疫饥民充入龙雀军时,其中就有大量从淮西逃出的流民。
而叙州将吏之中,高绍、季希尧、郭却、何柳锋、魏续、肖大虎等一大批人,都是淮西人,更不要说后期韩谦收编入棠邑兵的十万流民了。
太多现实的条件,都制约了地方及户部对淮阳山里的藏民逃户进行准确的统计跟掌握。
韩道铭早年就出任池州刺史,见识及能力在当世未必能及杨恩、沈漾、王文谦等人,在当世也是第一流的,新帝登基,他出任户部尚书,执掌财赋,也堪入名臣之列。
韩道铭向来清楚丁口的重要性。
更何况棠邑秘谈之后,韩家内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韩道铭的思维转变过来,还迅速接受、消化韩谦在叙州所推行的模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