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黄巾军学生—2(1/2)
张牛角此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周群的盘古教影响。他还认为自己对于盘古教教义的接受,依然坚持着自己固有的观点,用苏宁的话来讲,那就是批判的接受。
他觉得这句话,是个很有意思的描述。一方面他肯定了自己教育的正确性,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审视外来文化,他没有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反而是摆出一副与对方辩论的样子,一面批评对方的不足,一面用接受正确外来文化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可是当他把自己的认知原原本本的说给苏宁听的时候,本以为会得到苏宁的认可和赞赏的他,却意外的看到了苏宁的冷漠,对于苏宁而言,这句来自后世的经典表述,这长时间摸索的产物,自然是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经得起逻辑拷打的。
从那以后,张牛角终于确认,太平道比起苏宁所掌握的哲理来看,还具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从此加大了对盘古教教义的学习力度,很多无关要紧的东西,他都原文照抄一份,通过散布在凉州境内的教众,秘密而又迅速的传递到张角手中。
比如说,先秦诸子百家所争论的性本善或者性本恶的问题,苏宁就给出了一个十分令人震撼的结论,他指出,人在出生之后的性情,是和qín_shòu接近的。这句话被归结为人之初,性本畜!
这样的畜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经过人文的教育,才能够具有人类最基本的品质,而这样的教育对人类的影响是极其微弱的,他很容易在战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一下子被击碎,从而失去对人性的基本约束,这样一来,原本形同qín_shòu的人们,就又回复到了qín_shòu的状态。
同时苏宁还强调,对于qín_shòu们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乡里的风俗予以约束,更应该进行系统的学术教育。
风俗是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秩序稳定剂,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但由于祖先们并没有完全掌握教育的真正奥义,所以很多风俗都不能针对性的约束qín_shòu的兽性,因而,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学校教育,通过揭示自然真理的方式,获得qín_shòu们的认可,同时也通过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让qín_shòu们充分形成符合社会和谐要求的基本良知。
对于苏宁来说,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良知,能够约束自己行为的人,这种人即便让他去做坏事,他也做不出来,而另一种人,则是兽性无法受到良知有效约束的人,这种人,往往会出现在刽子手的面前。
只可惜,这样的观点被送到张角面前之后,却没有引起张角足够的重视,他对于人性的探讨并不感兴趣。反而是对如何利用贫苦大众想要快速致富的想法,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策略非常感兴趣。
他从苏宁那里得到的理念当中,最推崇的一句话就是劳动必须得到报酬,因为他的手下聚集了太多劳苦而无所获的底层群众,他们的劳动果实,不是被世家豪族巧取豪夺,就是被奸商坑蒙拐骗。
于是他们的生活最终无以为继,最终才走上了这条准备造反的道路。
而他张角在最初传播太平道的时候,利用的方式无非就是廉价的医药。虽然是打着神仙赐药的幌子进行,但只要管用,便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对劳苦大众的一种解救,这样一来,劳苦大众又怎能不对他感恩戴德呢?
如果能够帮助劳苦大众,夺取应该属于他们的劳动果实,那么他的威望必然会节节攀升,到时候起义的把握就更大了。
怀揣着这样美好的憧憬,张角终于开始了新一轮的传教活动,这轮活动的范围非常之大,初中的教徒也是非常之多,除了他与苏宁事先有过约定的凉州区域之外,他几乎将自己的信徒派往了大汉王朝的每一个州。即便是张鲁已经立足的汉中地带,他也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张鲁的想法,其实还不如自己的野心大,那家伙只不过是想聚敛钱财,最终凭借手底下的一彪人马,成为一股草头王。
虽然他手底下的教众,因为受了他的精神蛊惑,会在战场上表现出不畏生死的高度勇气。但他们终究是一只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普通民众,在真正的军队面前,他们依旧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所以,张角坚持认为,张鲁无论做到什么样的地步,最大的成就也就是割据一方。除非他可以像自己一样,将太平道的触手伸向每一个州,这样一来,每个州都可以有割据一方的势力,那么整个天下,也都会到了他张角的手中。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章法问题,张角一直认为之前肯定有人想到过类似的手段,这是没有能够像他一样成功而已,毕竟在此之前,在厂长室里可谓是如日中天,就连彪悍的北京同学被他们打跑了,而那件事情的起因,只不过是因为外戚想要进一步掌握权力而已。
堂堂凶猛的北宋路,就这样成为了东航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见当时东汉的实力是何其之强。
所以即便当时有人有这个想法,也不会轻易取得成功,而此时的东汉王朝,却已经今非昔比。地方政权几乎已经无法对抗世家豪强,底层的农民百姓们,则成为了世家豪强掠夺财富的牺牲品,这个时候如果不充分利用他们,那可真是对不起天赐良机了。
不能不说,每一个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都是了不起的家伙。张角对于时事大势的分析,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