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张燕的心思(1/2)
月上枝头!
在洛阳驿站之内,张燕与赵云一起立在院内。
“子龙,你认为汉帝如何?”张燕问道。
“年轻锐气,是一明君!”赵云神色肃穆。
张燕看了看天空,回想起当初的时候。虽然早在多年以前,他已经接受了汉王朝所谓平难中郎将的封号,但是在他的心里仍然有些惴惴。与一般人不同,张燕直到现在还没有表字,这在这个社会显得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实际上连他的姓名都是拼凑而成。这使他一旦置身于朝廷的诗礼世家和簪缨巨族之间不免失色。
“我还是觉得有些.....”张燕饶了挠头发,似乎在想怎么形容,但是一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好的词汇。
纵使张燕没有说出来,赵云也已经理解,他笑了笑:“兄长为何要担忧,本朝从四百年前始肇至今,向来没有缺乏过世家大族。但是哪又能怎么样?你看幽州州牧公孙瓒,最后落得什么?再看冀州牧袁绍,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称,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一样被杀的丢盔弃甲,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我看来,当今汉帝不是一个在意声望、在意资历的人,若是换做以往,莫说陛下,我们这个如果得到三公迎接,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听得赵云的说法,张燕才将不安稍微收起。相对一起起兵的黄巾军将来来说,张燕还算平稳。尽管也算有一支不弱的武力,张燕仍然行止谨慎。当初在袁绍和公孙瓒的大战中,他试图倾向公孙瓒并助战,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袁绍本已强盛,倘若战败公孙瓒,则中原北路尽归其有,势必不会再容忍区区张燕的苟活。所谓唇亡而齿寒,但是公孙瓒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去,自己也被袁绍杀退,还好现在河北袁氏势力已被曹操基本荡平。张燕觉得,决定自己和自己的部队生路的一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所以他准备向汉帝投诚。
其实张燕并非庸碌无能之辈。一个强力的证据就是他的名和姓都是意外得来。他的名“燕”得自当年军中对他的称呼“飞燕”。这个称呼于今而言稍显女性化,但在当时却能表现出张燕的轻捷剽悍。而他的姓“张”得自这支军队前一任首领博陵张牛角。
虽然王朝早已降诏加其为平难中郎将,但无论他还是部众们心里都清楚,他们在天下的正式称谓是:黑山贼!他们是黄巾之乱中黄巾军的最后余脉。
这才是张燕真正的心结。
赵云不是黄巾军出身,他永远不知道张燕内心的痛楚。
对于大汉王朝来说,镇压黄巾军的力度是空前强大且坚决的。王朝虽然已至末年,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王朝的权力和军力并没有消灭,只是相当的分散到世家大族和名臣宿将之手而已。但黄巾义旗所指不分贤愚,玉石俱焚,所以无论王朝的直属势力还是旁系人马,在剿杀黄巾一事上均是立场鲜明。甚至连中小地主官僚也纷纷组织军队参与剿杀,其中甚至包括刚刚踏入历史舞台还没引起足够注意的刘备与曹操。
张燕以轻捷剽悍号为飞燕,他的直接统率部下超过万人,骑兵数千骑,这在黄巾各部中极属难得。但他更明智的是不倚自己个人的武勇为骄傲之资。以免反而遭受灭顶之灾。这才是他坚持到最后的原因。但十余万人的生存也是巨大的压力。河北虽然地形平坦土地广阔,但张燕军蜗居山中势必不能有如此多的土地以供屯田。而倘若走出山谷,就会面临袁绍军队的沉重压力。
随着大势的发展,到后来,摆在张燕和他的军队面前的选择越来越少。与大多数黄巾首领相比,张燕比较冷静。第一、黄巾起义至今已经完全失败。如果没有自己黑山军的存在,在很多地方大贤良师张角的名称已经成为记忆。第二、以自己的才智和所拥兵力,倘若在群雄混战时期坐山观虎斗绰绰有余,但自己亲身成为群雄之一参与争霸是不大现实的。黑山寒冷的冬天和几乎等于零的后勤也会将这支军队迅速拖垮。再加上袁绍的围追堵截,让张燕最终选择了这一条道路。
这都是命啊!
赵云听着张燕的回忆,笑了笑:“兄长如今被封为平虏将军,邑五百户,比起以前的提心吊胆,已经好的不行了!”
“是吗?”张燕笑了笑。
他知道,自己这应该算是最后一支黄巾军了,如果自己也归顺朝廷,那么,黄巾军就彻底消亡了。可是,现在的情况,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受封平虏将军,赵云受封护军将军,汉帝待自己两人也不薄,为何会突然患得患失起来?
“兄长是担忧兵权吧?”赵云淡然一笑:“如今陛下,一定会将所有的兵权收回自己手中的,兄长此番应该是正确的选择,不信的话,可以看以后曹操与袁绍的境地!”
张燕点点头,被赵云提醒,自己才想明白,确实是兵权的问题,以往自己一言九鼎,现在就要成为朝廷的属官,但是,不管如何,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两人都静静的立在院内。
“子龙,你觉得汉帝会在何时动手?”许久张燕问道。
“袁绍此时已经败局明显,汉帝若是有心,其实可以出兵河内,然后走并州,与曹操一起,夹击袁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削弱曹操势力,还可以扩大地盘,只是不知道如今汉军粮草与军备怎么样,毕竟刚刚结束扬州之战,汉军损失也不会小。”赵云想了想,开口说道。
“是啊!”张燕深有体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