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巨鹿郡(1/2)
冀州,巨鹿郡。
此郡因大陆泽而得名。秦设巨鹿县为巨鹿郡治,治所在平乡,汉代因袭沿用。
巨鹿郡,先为邢国属地,后为赵国属地,虽然贵为王室御苑,但终不是旧封国时期的政治中心,没有旧势力的束缚、约束,是政治上的一张白纸,利于新制的建立和推行。所以当初秦丞相李斯借立郡之机,把赵郡一分为二。从赵郡的东北部切割出大块土地,建立巨鹿郡,剩下的周边旧县加之信都周边四县建立邯郸郡,从政治区划上,彻底抹去了赵国的历史痕迹。
巨鹿郡治占地十余里,城池坚固,漳水环绕,城前“官道”宽50步,道旁植树,三丈一株,官道东经泰山通至东海,西经邯郸至达咸阳国都,沿途设卡,有精兵守护,保持通畅。有人曾言巨鹿郡:“东控堂阳巨鹿,西连冰井三台,为天雄信都之孔道,山左右之通衢。”
巨鹿郡在秦朝军事战略布局中的举足轻重地位。秦丞相李斯不愧为一代奇才,巨鹿建郡14年后,验证了他的担忧,秦末时期,40万军队集结巨鹿城下,在霸王项羽的号令下拉开了“巨鹿之战”的序幕。项羽与秦将章邯在巨鹿对垒。项羽渡过漳河后,命将士把船沉没,把锅砸坏。带三天的食物,表示与章邯决一死战。结果,项羽战胜,全歼了秦军。“十浅语尸,破釜沉舟”就是来源于此。巨鹿郡,由此名声鹊起。
在官道之上,一小队骑兵此时正在风雨中疾驰。
牛毛一般的细雨,淅淅沥沥的洒在他们的蓑衣身上,在灰蒙蒙的天际之间,看上去几乎化为一道细线。
稳健的马蹄声,踏踏的响彻在路上。
“将军,前方有一处酒肆,咱们过去歇歇吧!”从队伍前方奔来一个骑士,用手抹去脸上的细雨,仔细一看,正是蒋义渠。
蒋义渠来到队伍中间,在几十人的小队护卫下,中间的位置有一个身穿黑甲的青年武将,被护卫的十分紧密。
他听到蒋义渠说话,然后手掌伸到眼帘之下:“好,也行走很远了,是该歇歇了!”
一行人慢慢向道路旁边的一家酒肆驶去。
这个酒肆不大,上方用陈旧的茅草铺设着,稀稀拉拉的薄薄的盖上一层,边缘一个被腐蚀的几乎发黑的茅草,无精打采的吊在木柱之上,随风摇摆。
茅屋下面的小亭里,放着三五张粗木磨制的小桌,二十几个小木凳简单的摆放着。
这些小木凳其实在汉朝时候还很少有人使用,在儒学的影响下,现在但凡有些身份的人,都是襟危端坐。所谓的端坐,也成为正坐,而坐在小木凳上,被称为胡坐,这种坐姿,在五胡乱华后才开始慢慢被世人接收,而在如今如果读书人或者有身份的人使用会被责骂的,但是并州、冀州以及幽州距离羌胡很近,所以乡下百姓多受到这样的熏陶,在田间地头,现在胡坐的人,已经很多了。
袁谭从马上跳下,掸了下身上的雨水,将蓑衣放在一旁,也不顾身份,直接胡坐在凳子之上。蒋义渠与辛评陪在袁谭身边,其余侍卫,小心的牵着马在四周避雨。
“店家,温几壶老酒!”袁谭看着一旁一脸胆怯的老叟喊道。
“好!贵人稍等!”老叟眼见一大波人马,此时哪里敢有怠慢,赶紧跑到一旁去沽酒。
不多时,几碗热酒就被放在袁谭身边的木桌之上。
“长久不来巨鹿郡,没想到现在人数也不少了!”袁谭喝了一口温酒,体内的寒气顿时减少了一些,然后开口看着远处的村落说道。
“当初秦末时期巨鹿郡的人口总数仅有10万余人,有的县仅有万余人,与郡制总人口不低于20万人要求相差较大,而且经济税收弱小,李斯看中了巨鹿的位置,针对这些问题,派员到巨鹿等地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后奏请秦始皇批准,把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富庶的河间郡南部、清河郡西部部分地区析出,并入巨鹿郡,扩大了巨鹿郡的地域面积,如今巨鹿下面管辖30余县,乃是河北平原上的一个强势郡。”辛评在一旁,端起酒水,抿上一口,笑着说道。
“这里地势险要在何处?”此时袁谭也有心求教,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以往只是听闻巨鹿险要,但是真的险要在何处,到现在他还没有弄明白。
“要说这巨鹿,一则这里地势平缓,是南北东西的军事要道,利于国家的军事布防;再则,靠近水源,坐落在漳水之西五十里的河前台地上,城下有滏阳河由南而北流过,可以解决郡城军民的生活用水;三则,靠近国家官道,利于随时与朝廷的联系。不仅如此,当初巨鹿郡城的选址,还暗中符合古人“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的规划理念。这些东西,将军到了平乡就知道了。”辛评说的头头是道。
袁谭大致听了一下,辛评话语的意思是,筑城不在高山之下,就在平原之上,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之地,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总之来说,此地选址十分巧妙。
不过,听他这么一说,袁谭对巨鹿更加多了一些期待,若是能凭借这里的地势,挡住汉帝与曹操,或许袁氏的基业,还能被自己两兄弟保存一些,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愿意不愿意。
来的途中,他一直在想着如何面对袁尚。他会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交出父亲的印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