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边境三关(1/2)
此时的并州与幽州,乃是整个大汉的东北屏障。
早在开战之前,刘协就仔细的看过这附近的实际情况,并州山水纵横,四周民风彪悍,战国时期,赵国地域没有那么宽广而且还几处受敌,都能与秦国周旋,最后要不是战略性失误,说不定还能形成双雄对峙的局面,正是因为民风与地势的原因。
若是地势,当说起并州附近的三处雄关。
第一处,就是现在刘协准备前往的雁门,此处有一处险要关口,名唤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代郡以北约5o里处的雁门山中,乃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关城城墙高3丈,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称其为天下九塞之一。
大军慢慢行驶,前方道路越来越陡峭,巍巍恒山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众人眼前,沿着雁门郡与代郡之间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之上。
临近山脉之地,马车已经有些崎岖。
刘协与郭嘉、荀攸一并走出车驾,然后骑马并行。
荀攸博览全书,指着前方对刘协说道:“主公且看,前方就是雁门山,也有人称之为勾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这些民间传闻,倒有些夸大其词了!”刘协呵呵一笑,虽然雁门关十分险要,但是也没有到能阻挡大雁飞过的程度,但是这些传闻,足矣证明对雁门关的重视。
又经过半日功夫,终于来到关下。
此时大军已经有些疲倦。
再抬头上看,雁门重关,山峦在云间浮现,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刘协责令诸多将军带领士兵休息,然后带领着郭嘉、荀攸等人围绕关口查看,这一处关口,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名唤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西门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地利”。小北门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门额石匾横刻:“雁门关”三字。洞门两侧镶嵌砖镌楷书检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丸塞尊崇第一关。”东门外北侧建有“靖边寺”祀战国时代的军事家赵将李牧。关城正北置有驻军营房,东南设有练兵教场。整个关城建筑,虎踞龙盘,雄伟壮观。
“要说雁门关,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当初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他廉洁奉公,坚持慎重防守的方针,凭长城之险,加强战备。他在雁门数年,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此时,他才选用精兵良马,巧设奇阵,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荀攸摸着周边的城墙,心忧感触的说道,当时的那段历史,每次想起,都有种激荡澎湃的感觉。以往只是听闻,此时一见,才知道确实不枉此行!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再后来汉代开始,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雁门关啊,激荡越激动,似乎整个人都升华了一般,这就是一个朝代的荣耀。
一行人慢慢走在关内,这里本来是有守兵的,吕旷战死后,吕布大军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雁门关,此时安排了一支一千人的小队。
“主公,并州三关,以雁门关最为险要,所以还望主公妥善安置啊!”郭嘉看着远方,遥远的边塞似乎触手可及。
刘协知道郭嘉的意思,他是担忧远处的羌胡。
让谁留下那?雁门关这么重要的地方,还关乎这自己下一步的举动。
想了一下,刘协开口:“让黄忠将军留下吧,老将军能攻善守,应当可以!”
郭嘉与荀攸都点点头,算是这么定下来了。雁门关不能有失,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因为这个关口,不仅是诸侯纷争的要地,更是阻挡异族入侵的一道险要关隘。
“除了雁门关,还有咱们路上的壶关,这里也是需要陛下注意的。不过现在并州已经被攻下了,壶关倒是不用太放在心上,让廖化过去吧,壶关年久失修,最起码要修缮一番,以后驻扎起来也方便!”刘协想了想,继续说道。
雁门关与壶关之事说完,几人又将经历放在居庸关上。
这个关口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