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寻章莫摘句(1/4)
班长的话对我有所震动,即便回到北京,我也没与小池谈过此事。但我跟她谈了关于那几个武林人士讨论的内容。她评价到:“有趣倒是有趣,但真理有几分,我就不知道了。”
我不同意她的说法,争辩到:“第一,他们都经过实践检验过来的高手,其经验和能力应该不是问题。第二,他们的话都有古人理论上的根据,来自本门本派的传承,应该没有大错。”
“庄哥,睁眼看看这世界,究竟是什么在改变这个社会?靠古人那玄之又玄的东西吗?如果那些全是真理的话,八国联军如何打进来的?”她的声音比较激动,估计这个说法她早就想说出来了。
“你也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我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那倒不是,庄哥,我们认识是从你算命开始的,我对你预测的准确度确实赞叹,包括你给小苏推算的。说明,古代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包括中医,我也认为它是有作用的。但这,并不能证明,古人的话古人的推论全部正确,就我个人感觉来说,古人的话中,有很多都是故弄玄虚,缺乏实证的。”
“你这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反问到。
“是我从读古书中来。我发现中国历史上有个毛病,周朝和先秦时代,人们做学问还有根据,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比如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估计是他不熟悉这些东西,他就不说,或者说他认为说了这些对社会不好,所以他不说。他也不过分肯定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比如关于鬼神的问题,他不了解,只说祭神如神在。究竟有没有神在,他不回答。对自己不理解的人,他也不妄加猜测。他亲自向老子请教过,当学生问他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时,他不正面回答,只是打了个比方。”
她说到这里,喝了口水,于是我接到:“他说,听说龙又会上天又会下海,你看见了它的头却看不见它的尾。龙我没看见过,但老子我见过,老子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啊。”
“对”她放下茶杯,继续说到:“孔子就是这样的人,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不乱说话,是个实在的学问人,值得做万世师表。老子呢?他只讲哲学,不讲事实,所以他也算是实在的,后来的庄子,用梦来打比方,用编故事的方法开介绍道家思想,也算是有学术上的根据。当时的墨子,就算是实证大师了,具有早期的科学精神。”
“当时就已经出现的《周易》和《黄帝内经》是怎么来的,是谁写的,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它们都有很好的实践效果,说明,当时,人们做学问的风气还是很好的。比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可以说是开启了概念逻辑的先风,荀子也是一代大师,作风朴实。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群星灿烂、硕果累累。”
“你觉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我问到。
“其实,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好的倾向了。比如列子御风而行的说法,明显不把自己当文艺,后人还把这当真实,就比较可笑了。当然,当时浮夸的风气还不严重。后来,就越来越不行了。本来秦代就有焚书坑儒的事件,汉代还有独尊儒术的国策,把学术限制在一个极其狭窄的范围,要想出成果,就只有靠编了。《淮南子》中就有大量虚构的成分,如果虚构故事讲道理属于打比方,还算正常,但它把虚构当事实就比较恶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其中一些神化故事影响下,许多中国本土文人也来虚构神化故事。本来佛经的神化故事是用来教育人道理的,这是可以的。但我们本土知识分子讲神化,把它当成事实了。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飞鸿谢灵运见过,潜虬他见过吗?合在一起写,真假难辨。算了,就算它是文学作品,当不得真。但中国从那里起以假乱真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后来宋代程朱理学发明出感格天地的话来,就非常可笑了。它不仅在实践中胡编乱造,而且在理论上违反基本原理,是非常恶劣的。感格天地在儒家,它违反了孔子天何言哉的判断,也违反了老庄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我不明白,这样明显违反圣贤的论断,居然他们也说得出口,居然还有人信,可见学术精神已经堕落到何种荒谬的地步!”
“我知道,类似于感格天地的传说古已有之,比如愚公移山、孟姜女哭长城等,但这些都可以当文学作品来看,没什么不妥吧?”我对她的论点表示怀疑。
“问题就在这里,用文学艺术的传说来归纳出一套世间道理,这就比较可笑了。你想,如果作为论据的事实为假,那么,作为结论的观点,经得起推敲吗?”她反问到。
她这么一说,我想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籍叫《抱朴子》,记载了大量练丹药的方法,据说得之可长生不老、服食成仙,引得许多人都按他的方法试验,结果,当然是没有一个管用的。
她愤愤不平地继续说到:“光搞些无用的学术不要紧,问题是它还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墨子的光辉没人继承,因为统治阶级不提倡。墨子的义只在江湖中存在,实用、人性,只是缺乏了发展。汉代的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但没有留下系统的记载,只有司马迁还算公道,为这些伟大的科学留下了一个列传。唐代的僧人一行大师,在一千多年前为我们定出了本初子午线和南北回归线,我们没有传承他的天文学说,倒是听说最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