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1/2)
李振纲终究是没在莫茗这里得到一个准信。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人家坐拥坚城一座、精兵数千,且在城下屯田四千余亩,这小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可能因为你一纸委任状就替你卖命?也就只有如郭把牌、翟五和尚之流既无粮草、兵也不甚精的地方武装会把大顺的委任当回事。
不过事情办成这样却也不错了,至少这位据说从海外来的莫大首领没有明着拒绝大顺的委任。看他和手下那帮军将们的态度,怕也是打着静观其变的主意,如果大顺在山东逐渐站稳脚跟,那么他们自然会真正归顺过来;若是大顺在山东站不住脚,那自然万事皆休。所以啊,这事情终究还是要看郭帅何时能真正控制山东局面,以及京师何时派大军南下增援,没有这两样,要想让这帮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为你所驱使,那真是痴人说梦。
李振纲走后,莫茗等人立刻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主要就是商讨如何应对大顺的招揽。说实话,本土如今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对大明各势力的态度,他们只索求人口,其他的一切均委任给前线指挥官。莫茗以前觉得这样的政策很好,对他的掣肘最少,但如今却也有些觉得本土那帮家伙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给自己。要知道,这里面一个处理不慎,被有心人抓住不放,就会担上不小的政治风险。所以说,目前还是多拉一些人垫背比较好。
不过在场的这些军头们又有哪个是好相与的,一问到实质问题。就开始打太极。什么“你做主”、“我们听你的”之类的屁话开始放出。让莫茗头大如豆。倒是陆军102连的连长萧曦还算厚道,他表态支持接受大顺朝廷委任的职务,这并不代表什么,只是为了方便而已。毕竟,如果大家接受清廷委任的职务的话恐怕会在本土引起更大的非议,再加上目前东岸人和缙绅文人们严重对立,和南明朝廷也就没什么合作的基础了。因此,还不如暂时先接受大顺的招揽呢。反正也只是名义上而已,还方便自己在山东行事,至于以后如何,那再看呗。
莫茗看着一帮不阴不阳的下属,自己也恼了,干脆也不再征求他们的意见,直接决定接受大顺委任的“宁海防御使”一职。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而已,原则上一不去济南晋见上官,二不接受军事指挥,总之就是保持现有的独立状态。同时对大顺政权表示明面上的善意。大顺拷掠军饷,东岸搜罗人口。双方和平共处,共同对付山东地主缙绅武装可能出现的反扑。
搞定完这件事情后,莫茗又招来了罗天生、金吾圭二人,在他们的陪同下开始检查城堡建设工地以及附近的屯田事宜。5月份已经快过去了,留给东岸人的时间已经不多,目前东城墙已经基本修建完毕,炮兵兄弟们已经开始在炮楼上安装火炮了;北城墙仍然在进行着最后的施工,足足有两千多人投入在里面,据估算墙体最终完工可能还需要一个多月。
城堡墙体大部分完工后,目前绝大多数人力已经转向了城内指挥部、仓库、地下弹药库、卫生所、军营、监狱、住宅、饮用水处理设施、公共澡堂、食堂、厕所之类的设施的修建,所用的材料全部来自宁海州、福山县城墙炸毁后运回来的砖石。在东岸人严苛的标准下,这些砖石也许用来修墙体还不够格,但拿来修城内建筑却一点没有问题。在所有建筑完工后,城内将拥有容纳数千人同时居住的能力,城堡设计师坚信,这样坚固的堡垒在远东是没有可能被攻克的。
城堡外紧挨着墙体是东岸人开辟的大片农田。这些农田沿着烟台堡西侧、南侧与东侧城墙开辟(北城墙外为沙坝地形,土地贫瘠),形成了一个环绕着城墙的农田带。农田带从城墙往外延伸出约一百二十米,面积加起来大约不到两百亩的样子。这些田地里面大部分种植着各类蔬菜,此外还有不少大豆,供来往的海军船只补给。
农田带外围是两道相隔不远的铁丝网,铁丝网大约有一人多高,缠绕在均匀分布的木桩上。铁丝网上悬挂着倒刺,两道铁丝网之间照例插满了铁签,木桩上还固定了一些火盆,用做夜晚照明之用。铁丝网外侧是一条宽阔的护城壕沟,壕沟深两米,内部蓄满了从大沽夹河引入的河水,绕城一周后流入东侧的芝罘湾内。
护城壕外侧是大片大片的复垦农田,面积不下于四千亩,此时都已经播种上了玉米和红薯。农业部的技术人员在考察了此地的土壤质地后,郑重建议在这边实行和新华夏殖民地一样的红薯、玉米间作,即每种四垅红薯便再种一垅玉米。这两种作物都不怎么挑地,适应性强,产量还比较高,正适合烟台堡如今的实际情况。
去年的时候他们就种过一回了,产量较低,每亩还不到400斤,比号称土地贫瘠的新华堡都还不如,创下了国内红薯玉米间作的单产新低。不过这个产量比起山东普遍种植的小麦和粟米产量绝对要高上了许多,让很多在此地耕种的明朝流民大为惊奇。甚至于,在去年秋冬季节收获后,还有一些明朝流民携带了一些红薯和玉米种子不知所踪,应该是逃跑回去自己耕种了。
今年开辟的面积比去年要多上不少,因为东岸人如今手头掌握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这些红薯、玉米什么的早在上个月土温刚刚上升的时候就被播种下去了,生长期差不多要4个月,也就是8月中下旬的时候就可以收获。这些种子都经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