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偏要帮】(2/4)
乡村中,我们以后可就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一名寒门秀才擦了擦嘴巴,一副秀才公的模样,自豪的道。“对啊,最可贵的是能免除徭役!”一名寒门秀才接话道。
明末的徭役很重,尤其是辽西这一片。
什么是徭役呢,说白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必须给政府免费干活,不发工资,纯义务。
而一旦中了秀才,家里就可以免了两个男丁的徭役。别人累死累活的干,而家里有秀才的人家,却可以在大树下,下棋喝茶,悠闲自在。
秀才可以免交公粮。在古代老百姓都必须给国家交公粮,而以前交得特别多。
而一旦家里有个秀才,全家就可以免交公粮。在粮食短缺,视粮食如生命的古代,别提有多实惠。
秀才可以使用奴婢。在明朝,朝廷明文规定老百姓家里不允许使用奴婢,即是你是地主,有再多的钱,也不能使用奴婢,否则就“按法律严惩”。
而一旦中了秀才,身份提高了,国家为了证明你的特权,按规定可以使用奴婢,与区别于平头百姓。
秀才可以免刑,老百姓一旦犯了法,拖到公堂里,衙役一拥而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的你皮开肉绽,给你一个下马威,即使是有钱人家也免不了皮肉之苦。
而如果你是秀才,犯了法也不能随便抓你审问,更不能用刑,即使是杀了人,县太爷也不敢打你板子,因为你有特权,免刑。要打你,也古须把你功名呈报省级学政革除功名以后。
秀才在穿戴上也有特权。秀才可以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登长靴,青衫儒雅,风度翩翩。秀才所到之处,气质和身份都昭然,人人见了都尊重三分。
而沒有功名的老百姓是严禁这样穿戴的,只有秀才,才有这个特权。
在古代打官司,老百姓一到公堂,笫一个动作就是先给县太爷下跪,再陈述案情,即使是地主,富商也必须下跪。
而如果你是秀才,就可以大摇大摆的站着,有时县太爷还会给你看座。
旁边的人齐刷刷的跪在地上,而秀才享有特权鹤立鸡群的站着,那可就牛逼了。
除此之外,秀才有亊还可以直接面见县太爷,骂人也可以免责,普通老百姓就沒有这个权利。就连县衙里那些衙役,都不敢与秀才同一张桌子吃饭。
秀才的这种特权说明,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尊重和重视,一旦家里中了个秀才,就是有功名的人了,就踏进了特权阶级,连富商大贾地主乡绅见了你,也的敬重你三分。
韦宝一直听着众人谈论,却没有出声,在韦宝看来,秀才只能算是入了读书人的门槛,还远没到境界,若是考不到举人,一般就只能从事师爷或者讼棍这类职业了。
好比范进,中举之前是个人人鄙视的酸丁秀才,中了举人就立即翻身成了老爷,虽然小说有所夸张,却也有些现实依据的。
韦宝听众人谈论的热闹,适时地的将刘春石招来。
刘春石作为韦宝的随扈,很知趣的一直站在墙边上,并没有坐过来。
众人本来还以为这人虽然夷服饰,却只是一个与王秋雅一样,充当韦宝书童的人呢,一直没有在意。
“夫子,我这个手下,是我启蒙的老师呢,我的字,多半都是和他学的。”韦宝笑着介绍刘春石,说刘春石是自己的手下,一方面为了抬高自己,另一方面,也为了等下刘春石帮助自己说服那些寒门秀才做准备!
在韦宝看来,这些寒门秀才虽然没有底气,但是一个个考上了秀才之后,也有点飘飘然了,觉得是他们的实力到位了,这可不行,必须小小打击!
刘春石急忙过来施礼:“夫子好,诸位公子好。”
廖夫子因为输了很多银子,心情不好的关系,有点怠慢,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继续喝着闷酒。
吴三辅等人因为没有见过刘春石,干脆连怠慢都懒得怠慢,直接将韦宝的话给过滤掉了。
韦宝笑眯眯的继续介绍刘春石:“我这个手下不简单,他虽然不是咱们山海书院就学的,却是今次院试的第三名呢!”
啊?
也是一个秀才啊?还是第三名?仅次于郑忠飞和吴三辅了?
吴三辅等公子哥,还有一帮新晋秀才们,这才认真打量起刘春石来,刘春石三十多岁年纪,皮糙发黑,虽然衣装不错,却仍然难掩乡里人的气质,若不是韦宝着重介绍,加上有第三名的身份加持,的确是很不起眼,极为容易让人忽视的那种人。
这一下,一帮寒门学子们才纷纷起身拱手为礼,与刘春石礼貌的互相见过。
“不是我们山海书院的学子,也能考中秀才,很好啊。”廖夫子也放下了酒杯,赞赏的看着刘春石道。
刘春石笑道:“蒙夫子夸赞,真是汗颜,我考了十多次,这回才蒙公子庇护,侥幸得中秀才,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这是刘春石学乖了,之前韦宝就着重告诫过他要如何对待这帮人,要不点破的点明这次科考,在场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靠着他的关系才得中秀才,要敲打这些寒门秀才,要是得了个秀才就飘了,只怕会死的很快。
毕竟秀才那点微薄的朝廷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