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管理蒙古,得学建奴】(2/3)
本上就是抄袭中原王朝的。 在汉人农耕的地盘就用中原王朝统治方式在地方设立州郡长官、节度使,杜盗匪,劝农桑,立学堂。 但在草原游牧区,就编户齐民并按等级分工合理调配各部牧区。 它们的统治者一般称为皇帝或者大王,都实行世袭继承制度。 相对于前者游牧汗国而言,这种政权的组织架构更稳固,民族凝聚力更强,不容易爆发内部矛盾。 即使被外族打到亡国还可能焕发第二春,比如辽朝与西辽,很容易死灰复燃,抗打击能力很强大。 这类政权还有高句丽、金朝、辽朝、西夏朝、五胡十六国、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国,以及后金。 这种政权是绝对不可能靠几次决战就能打败的,相反会在上升期不断壮大和吸走各种文明的精华,成就大一统之势。 明政府在建立之初,曾重创蒙古草原政权。 至正二十年,136年七月,明将徐达等率军攻占大都,惠宗北奔上都。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常遇春、李文忠攻占上都,惠宗北走应昌。 左副将军李文忠等率东路出居庸关,直克应昌,惠宗之孙及后妃、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师。 时元惠宗已卒,太子仅以数十骑败走和林,在和林即皇帝位,年号宣光,以明年为宣光元年。 宣光元年,1371年,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 中路与东路为北元所败,此后战局陷入胶着。 宣光年,137年,北元汗死去,庙号昭宗。其子继任为元朝皇帝,称乌萨哈尔汗,年号天元。 天元十年,13年三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 四月,到捕鱼儿海,奔袭北元汗帐。 北元惨败,乌萨哈尔汗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逃往和林方向,行至土剌河一带,为其部将也速迭儿所缢杀。 捏怯来、失烈门南下,投降明朝。 经此一役,乌萨哈尔汗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为明军俘获。 至此,黄金家族对蒙古高原的统治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明朝成功实现了对草原的去中心化。 但同时,明朝也陷入了前代中原王朝的相同困境,如何在已经破碎化的草原建立有效统治。 这是中原王朝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韦宝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在内亚语境下,牧区的权力真空不会持续太久,总会自发生成新的权力中心,这在前代已经有所体现。 如汉灭匈奴,而鲜卑兴;唐亡突厥,则回鹘起。 即使能铲除一个游牧政权,很可能不到十年又会出现新对手。 其次,明又无力针对牧区进行直接统治。直接统治的核心在于控制人口和土地,而在牧区,这已经超出了明政府的能力圈。 在农耕区,只要在交通要道建立城池,编户齐民,统计耕地,就可建立起基层税收、团练体系。 但在牧区,各部落逐水草而迁徙,即使能被禁锢一时,但人可以逃亡,反正牧场到处都是。 最后,明代试图采取了一种间接统治的策略。 修长城,戍九边。 长城的目的有二,一是军事防御,二是贸易控制。 允许对明称臣的部族定期互市,并对敌对部族贸易封锁。 这点相当成功,不少部族为了取得贸易权,形式上向明朝称臣,实现了和平共处。 广封王,众建以分其势。极力避免草原出现统一的权力中心,力争在牧区形成多中心的均势体系。 明代的这一策略其实成败参半。 明代确实能通过贸易控制,在大多数时间实现了与蒙古,鞑靼、瓦剌的边境安宁。 另一方面,至达延汗,其实就是大元汗的意思。 在1506年统一漠南蒙古,鞑靼后,蒙古高原还是重新形成了统一的权力中心。 至明末,达延汗重建的蒙古汗国传承至林丹汗。 林丹汗直辖察哈尔部,又是整个东蒙古,鞑靼的总汗。 后金兴起后,其征服蒙古,卫拉特部除外,明又称瓦剌。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林丹汗与明朝结盟,联手遏制后金。 天命四年,1619年,后金在辽河大败喀尔喀蒙古军,俘获喀尔喀、扎鲁特的多位头领。 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攻克明军驻守的沈阳,进而攻打辽阳。 喀尔喀部乘机偷袭沈阳,但被后金击败。 不久,喀尔喀部台吉古尔布什、莽古勒等率六百户投奔后金,努尔哈赤将其女嫁予古尔布什。 此后,对林丹汗心怀不满的一部分喀尔喀、扎鲁特台吉投靠努尔哈赤。 天命九年,1624年,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向努尔哈赤称臣,首先归附后金。 次年,林丹汗发兵讨伐科尔沁部,努尔哈赤命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前往救援,林丹汗被迫退兵。 天命十一年,1626年,后金征巴林部、扎鲁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归。 天聪元年,1627年,柰曼、敖汉二部归附后金。 次年,喀喇沁部归附,皇太极发兵征察哈尔。 之后,扎鲁特部归附后金。 天聪四年,1630年,四子部落、阿噜科尔沁部归附。 天聪六年,1632年,翁牛特部归附。 四月,皇太极再征察哈尔,令喀喇沁、扎鲁特、敖汉、柰曼、翁牛特、巴林、科尔沁等部前来会师。 但蒙古各部多不愿与察哈尔交战。 五月,后金进军至归化城,林丹汗南渡黄河,逃往鄂尔多斯。 后金俘获察哈尔数千人。次年,茂明安部、状态提示: 【0917 管理蒙古,得学建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