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回思过去玉顺访玉柔 叹目前校长守空校(4/7)
p>玉顺正看着,玉柔泡好茶向他递来,他连忙起身接住,放在面前上的茶几上说:“玉柔,别忙活了,坐下歇歇,咱们好好说说话。”
玉柔也给自己泡了杯茶,坐在玉顺对面的沙发上说:“老同学,今天怎么有空来呀?自从那次在县里相见以后,几年都没见过你。”
玉顺说:“我还不是为了顾及影响吗。昨天听我那个老师,雷鸟先生说起你,我才想到几年没见啦。不知情况如何,今天特地过来看看。”
玉柔生气地说:“啥老师吗,真不是个好东西,那天把我损得无地自容。我听说你家发生了大事,心里着急,又不便前去探望,就到他家想打听一下,却被他讥讽得好苦,生了一肚子闷气跑回来了。”
玉顺说:“你想来就来,有啥不便的,以前怕这怕那,现在你是寡妇,我是鳏夫,还有害怕的啥哩,我现在一点都不顾忌啦。”
这时的李玉顺,一双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玉柔,觉得她已经完全恢复了过去的神态,上次在县里见到的狼狈劲荡然无存,脸上有了光彩,穿着整体洁净;品貌端庄大方,眉目明亮清秀;皮肤光滑细腻,身体不显消瘦。看样子,她没有被压垮、被打倒,早就从悲痛中走出来了。
玉顺看了一会又问:“你怎么还是一个人住在这里?难道不害怕、不孤独吗?是不是家里人欺负你,把你的地方侵占了?”
玉柔喝口茶说:“那倒不是,他们对我挺好的,家里一直都给我留着住房,我只是图个清静。自从我丈夫去世以后,我就把学校当成了家,轻易没在家里住过。后来,学生越来越少,乡上就把这所学校合并了。我退休以后还让我住在这儿,也省得出钱雇人看护这座空校。”
玉顺惋惜着说:“可惜,这所学校盖的时间不长,教学楼还是新的。”
玉柔也说:“是呀,盖起来只用了一年,还在青年时代就过早退休了。可惜花了那么多的钱,全都付之东流啦。”
玉顺接着说:“你们这个村也不小哩,这儿还是村上的中心学校,就是搞计划生育,孩子也不至于少得维持不住呀,怎么会这般冷落?”
玉柔叹着气说:“唉,一言难尽呀!这里的学校也兴盛过好长时间,最鼎盛的时间就在我当校长后的十来年里,五六年级还开过两个班,最少的班也有四十多个学生哩。那时候,从这里出去的学生,考上大学的不在少数。那时的校舍只是土木结构的庵间房屋,大队干部看学校太小,教室太少,教师没房住,学生受不了,就把这种情况上报公社,公社没有资金,便支持大队,号召群众集资扩建。
那时候的干部群众热情很高,除了按队摊派的经费而外,还纷纷捐钱捐物,有的为了孩子节衣缩食,全家人常年都吃粗粮,把省下来的细粮捐给大队建设学校。建校期间,各个小队每天都有好多社员参加义务劳动。
仅仅用了一个暑假时间,学校的扩建计划全部完成,把原先那些又小又矮的庵间房,全部换成了砖木结构、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围墙、操场、桌凳、老师住房、会议室、办公室,全都焕然一新。
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干部群众都很高兴,那时的学校在全县来说,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好学校了。
我在此以前就转正了,一下子由挣公分的民办教师变成了吃商品粮、挣工资的正式干部,这就难免引起有些干部的眼红。他们觉得民办教师可以转正,就是农民转化成国家干部的终南捷径,个别有眼光的干部就把自己的子女、媳妇塞进来学校当老师,经过几年努力,果然转正了。
这样一来,上行下效,干部纷纷把自己的亲属、子女往学校塞;各小队队长也寻情钻眼、不怕看脸,煞费苦心地往学校塞着自己人。
学校教师一时人满为患,我虽然身为校长,却没有人事任免权,面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人家都是凭关系进来的,我丈夫那时就有了病,虽然职位还在,已经失去了威力。凭我这个倒了靠山,快当寡妇的女人,还得请假照顾丈夫,只要能够自保就很不错啦,有啥能力去做中流砥柱呢?
那时候的民办教师虽然报酬很低,这些凭关系进来的人都不在乎,他们只是把学校当成了过渡的船只和桥梁。教师素质低下,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得厉害,课堂上的笑话简直层出不穷。比你那个老师当年闹的笑话,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直线下降啦。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人们大都提倡优生优育,孩子少了,更加重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学校里的教学水平成了这个样子,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没有人往上反映。
我那时请了长假,自顾不暇,对这些情况干急没有办法。全国都在搞和谐社会,能说上话的聪明人,谁会为此而去得罪人哩?一些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就采取了回避态度,不惜给孩子负担借读费,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把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读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农村的能人一个个脱颖而出,有钱人日益增多,学生的外转人数随之增加,大多数都转进条件好的城镇学校。还有一部分权钱都占优势的全能人士,干脆把自己的龙子龙孙送进了全包生活的封闭学校;甚至还有进贵族学校的,人家不在乎国家的九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