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定州旱情(2/2)
,还是不思进取,草草应对?每次灾难发生,都想着如何如何赈灾,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可以防止灾难的应对之法?我们永远都处在被动的挨打局面?”他并不反对赈灾,也不认为叶宗演说的没有道理,只是他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皇帝。他不情愿受到老天的束缚,盲目的应对一切老天丢给他们的难题。“这……”叶宗演又何尝希望旱灾的出现?他苦着老脸道:“这人力岂可与天斗?”
“那倒未必!”
这时,殿下传来了一声辩驳。
李世民精神振奋,听出了那是杜荷的声音。其实他并非不知,天不下雨,谁也强求不来,只是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皇帝,他就是不喜欢受到束缚,想跟为难他的老天,斗上一斗。
杜荷的出现,意味着奇迹的来临。
杜荷的存在,已经给他带来了无数次的惊喜。
杜荷这一站出来,一出声,那种期盼的心情立刻浮现脸上。
叶宗演也为之异动,忙对杜荷弯腰作揖道:“请杜左司郎中赐教……”
左司郎中是杜荷现在的职位,他在开发江南的政务上大放异彩。李世民已经提拔他为尚书省的左司郎中,成为了尚书省的核心官吏之一。他原来的员外郎只能算是尚书省这位庞然大物里的打杂伙计,如今依然是庞然大物中的一员了。
叶宗演官居大司农与六部尚书平级,论地位官职远在杜荷之上,但如今杜荷的才华,已经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文臣的认可。
面对屡屡剑走偏锋的杜荷,叶宗演也期待他能想出绝妙的解决之法,在这一刻,也不吝啬一个作揖之礼。
“小杜爱卿快快说说……”李世民也迫不及待的催促着。
杜荷见群臣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上前一步道:“回陛下,这人力确实难于天斗,天不下雨,不可强求,但万事都有应变之法。之所以存在旱情,归根结底在于大麦对雨水的需求过大。缺了雨水,难以存活,我们何不换一种不需要大多水的食物种植?就如大漠里的仙人掌一样,大漠干旱,无水无河,但路上的仙人掌却依然郁郁葱葱,毫不受到环境影响。”
叶宗演沉默会儿道:“这……杜左司郎中说的并无道理,只是农作食物,莫过于五谷杂粮粟、豆、麻、麦、稻,此五种作物,就属豆、麦最耐旱,如今定州豆、麦受到旱灾影响,生长异常,能指望其他农作物吗?”
杜荷笑道:“常识类农作物确实没有,但我却知道一种少见的农作物,比大豆、小麦更加的耐旱,是从美洲大陆万里而来的云骑尉赵回带来的当地作物,我称它做番薯,可以广泛的种植,而且产量极高。我在江南做过实验,番薯一年两熟,一亩沃土产均在两千五百斤左右……”
两千五百斤!
听到这个数字,满朝文武都惊呼出声来。
叶宗演瞪圆了眼睛,作为大司农,对于粮食的产量,他如数家珍,深知唐朝的水稻一亩田地产量平均只有一石,而一石连三百五十斤不到一些。番薯的产量是直逼水稻的十倍,这是什么概念?
李世民大笑:“有这等好东西,爱卿怎不早说?”
杜荷苦笑道:“昔年赵回带来的只不过少量的一些,全部用来育苗,也不过是几亩田地。产量什么都不确定,故而没有上报。如今番薯在江南沃土已经种植成功,本打算在旱地尝试种植成功以后,再行上报……如今看来,这定州可以成为尝试旱地耕种的第一站。陛下,臣有九成把握,番薯定能在定州获得成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