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辞官(1/2)
上到朝堂上,果然是来了蒙古的使者,目的也是要联合大宋攻打金国。理宗皇帝还按照高规格接待了使者,整个朝堂也就再没议刘永之事,而且刘永此刻也是无心再议,因为蒙古的到来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金国的转折点。他记得,这期间不仅是蒙古前来找大宋联合,金国似乎也有些尝试。
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岔路口,反正走和蒙古联合是肯定失败的。和金国联合的这条路没有经过历史的实践。但刘永知道现在一定不能和蒙古联合。
其实这次来的使者也只是提议而已,不算是正经八百的联合。他们也是来探探大宋的风向好做下一步的准备。
理宗皇帝亲自在勤政殿宴请蒙古使臣,当然了还有在右丞相的作陪。酒桌上,刘永本想起来立刻断掉蒙古想要联合的想法,但看到从理宗皇帝到右丞相,再到几位尚书都对蒙古的使臣充满了欢迎之情,他便不敢说了。自己的这条小命还要保住的。
一但自己说出了让蒙古死掉联合的这条心的话,首先自己的左丞相就不用做了。而且右丞相会抓住这个把柄像打落水狗似的痛击自己。这样一来,不但自己遭殃,弄不好还要连累家人。
刘永试了试,最终还是没有敢说这样的话。
蒙古使臣在临安府足足玩儿了十几天才回蒙古去。
蒙古来大宋放企图联合的讯息立刻传到了金国,金国竟然也跟着派来了使臣,这次他们直接就开口向大宋联合。并且还开出了一些优越的条件。但是就是没提归还中源之地的之事。
理宗皇帝也不好好接待人家,又看到金国没有诚意,也故意冷落人家。最后金国的使臣也只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刘永这时才看出来了,想要让大宋和金国联合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大宋对金国没有信任感,并且对金国还有刻骨的仇恨。报仇的念头几乎深入大宋每个人的心里。
金国的使臣走后,朝堂上便开始了联蒙还是联金的争论。
刘永一看,在这大宋朝里也还是有些明白人的。真的有人主张还是联合金国的好。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联合蒙古的好,这样就可以报靖康之耻的仇恨。也能把失去的中原之地拿回来。
也又人认为蒙古也是不可信的,想想以前和金国联合灭辽的后果。当然了这些人也是不主张联合金国的。
而刘永的观点则是果断联合金国共同灭掉开始强势的蒙古,然后在伺机把金国赶回东北。
当然了,刘永的观点右丞相是第一个反对的。他说联合谁也不能联合金国。和仇人联合还有没有我们汉人的骨气了?
一番质问后,刘永自然是据理力争,并且把强大的蒙古将要做的事一一的说了出来,只是没说大宋最后就是败在蒙古的铁蹄之下的。
但最终换来的只有右丞相的四个字:“妄加臆测。”
而且刘永的观点大臣中多数都是不同意的,这里当然还有他一方的人。因为这涉及到了大宋的尊严。
金国是杀父夺母的仇人,万万不能联合。
最终理宗皇帝说话了,只听他说道:“朕也不想和金国联合。”
刘永就不再说什么了,因为再争取也是无用了,只会招来理宗皇帝和众大臣的反感。
朝会散了,刘永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这就是大宋的宿命,自己是改变不了的了。
回到府上已经接近中午,他坐到了花园假山上的亭子里的小石桌前,他让云儿叫厨房做上四样儿小菜,再拿一壶酒来,他要自斟自饮。
花园里没有别人,就只有刘永一个人,因为他下令谁也不能进来,他只想独处一番。
借酒浇愁愁更愁,一壶酒下去,刘永便迷迷糊糊的了。他放下筷子和酒杯,独自站在假山上的亭子里,迎着清风向北方望去。
“中原之地算是夺不回来了。”
此时,刘永做出了决定,他要辞官出海。一但做出决定他就要立刻去实施,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回到楼上,他的脸上始终是挂着笑容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仕途之路已经是昨天的事了,他也不会再想了。眼前他要做的就是出海开辟自己的新大陆和金矿。
林青柔等人看到刘永满脸笑容都感到惊讶,同时也感到放心了。
第二天,刘永没有去尚书省,而是直接进宫面圣了。看到理宗皇帝就递上了辞呈。
理宗皇帝看过后立刻皱起眉头来,问刘永为何要辞官。
刘永自然是想好了说辞,这是让理宗皇帝不能拒绝的说辞。
而理宗皇帝没有库拒绝,只是显得有些不舍。希望刘永在将来还能来帮助他。但是刘永并没有表态,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刘永今生今世是不会再回到大宋朝廷里了。
而理宗皇帝打心里也是有意让刘永走的,因为最近刘永总是给他出难题,并带偏了朝廷的节奏。本来他也是想让刘永歇歇的,就像让右丞相歇歇一样。
可今天刘永自己递上而来辞呈,而且还是一个他不能拒绝的理由,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了。
不做官的刘永又是一身轻松了。这几日先来无事就去银行和酱坊去看看,他已经有几年没来了。
当众员工看到了就位大老板的时候,竟有人热泪盈眶了。这些都是老员工了,是刘永的企业让同门过上了好日子。
这一天,刘永在府上大摆宴席,欢庆自己的解脱。
接下来,他就准备出海的行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