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神赐之地(三十四)(1/2)
当我们沿着时间线,把历史前推到西葡争霸的时代还会发现,乌拉圭这个国家的存在,源自于巴西对潘帕斯草原的渗透。
一般一提到巴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面积巨大的亚马逊平原。
然而,实际上控制了,大约60的亚马逊平原,约340万平方公里的巴西,
虽然可以当之无愧的,为整个亚马逊平原代言,但反过来,却不能认定亚马逊可以代表巴西。
整个国家的精华之地,并不是这片湿热的雨林地带,而是位于亚马逊平原之南,拉普拉塔平原之东那片隆起——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的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整个巴西其实就是由巴西高原、亚马逊平原,这一高一低两大板块所组成的。
公元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发现的“巴西”,并不是在亚马逊河口,而是在后世巴西高原东部的塞古鲁港一带登陆。
所谓“巴西”一词的出处,在后世,超过80的巴西人,居住在气候凉爽的巴西高原,尤其是东部靠近沿海的区域内。
考虑到潘帕斯草原,为阿根廷滋养了超过2/3人口,以及贡献了80的gdp,
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地缘竞争,很大程度可以被理解为,“巴西高原”与“潘帕斯草原”之争。
基于巴西高原的上游优势,以及这片土地对人类的友好性,葡萄牙当年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得了很大成功。
以最为肥美的潘帕斯草原来说,被乌拉圭河分割出来的“乌拉圭草原”,并非全部属于乌拉圭,
还有小部分属于,巴西东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可以将之称之为“北乌拉圭草原”。
如果,再把视线扩张到整个拉普拉塔河水系的话,大家会发现整个水系的两大上源:
巴拉那河及巴拉圭河,其上游部分都位于巴西境内。
其中,巴拉那河上游所处在高地,属于巴西高原的最南端,因为巴拉那河的存在,次级名称为“巴拉那高原”。
后者则以一个盆地的形式存在,被称之为“巴拉圭盆地”。
如果巴西高原,哪怕仅仅是巴拉那高原部分是一片荒芜的高原,当年的西班牙以及后来的阿根廷,
都还是很有机会推进到高原之上,并以分水岭原则来划定两国的分界线的,就像智利与阿根廷对安第斯山脉的自然分割一样。
悲剧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现。
再仔细观察的话,大家会发现巴西最著名的三大城市:
经济中心“里约热内卢”、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以及首都“巴西利亚”,
不仅都位处巴西高原板块,选址更是围绕着“巴拉那高原”的边缘而生。
其中,在海港属性的里约热内卢,葡萄牙人甚至早在1505年,就开始建立定居点了。
反观西班牙人,却还要等到11年后,才发现拉普拉塔河口。
至于乌拉圭的存在,则同样是葡萄牙人,在拉普拉塔河流域渗透的结果。
与巴西高原、拉普拉塔河、大西洋相接的位置特点,使得从巴西高原方向,“自北向南”渗透的葡萄牙,
与从拉普拉塔河口“自南向北”扩张的西班牙,在乌拉圭河以东的,这片潘帕斯草原上发生碰撞。
葡萄牙人曾经在1680年以及1816年,两次入侵巴拉圭。
其中,被称之为“乌拉圭战争”的后一场战争,直接导致了乌拉圭的d立。
没有能够通过“乌拉圭战争”,拿到乌拉圭河以东全部平原的巴西,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是在这一地区,扶植一个缓冲国,以削弱最大竞争对手的实力。
有鉴于此,在没有能够吞并乌拉圭之后,巴西反过来成为了,乌拉圭d立的最大支持者。
其导致的最大地缘z治后果,就是在南美独立进程中,试图继承西属“拉普拉塔总督区”全部地缘z治遗产的阿根廷,
未能成功的,将乌拉圭变成自己的一个省,而是不得不在1828年,与巴西签订条约,承认乌拉圭的d立。
同时,大家也应该能够猜到,巴西人从乌拉圭人那里得到的回报,就是那片“北乌拉圭草原”了。后来两国以夸拉伊河为界,分割乌拉圭草原。
关于巴西高原以及整个巴西的解读,后面会专门讲道。
当下的粗线条展示,更多是让大家明白,在渗透拉普拉塔河流域,乃至潘帕斯草原的问题上,
巴西无论在历史还是地理关系上,都是占据了先机的。
在后世的两国关系中,以巴西高原为地缘核心,同时控制绝大部分“巴拉那高原”、“巴拉圭盆地”,
并且,还在潘帕斯草原上,伸了一只脚的巴西,显然会让阿根廷人如坐针毡。
如果说,阿根廷是“潘帕斯雄鹰”的话,也是一只生活在,巴西高原阴影下的“潘帕斯雄鹰”。
一方面,在军事层面,高地对低地的压制作用,会让低地国家时刻有着危机感。
另一方面,即使在和平时期,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上,同样会像一颗定时炸弹。
虽然,拉普拉塔河流域相关国家,早在1969年,就签订了相关条约,但任何有地缘z治常识的人都会明白,
一旦上、下游国家,都因为发展工业或者人口暴增,而需要消耗更多水资源时,
上游国家,前提是,实力要更强的总是会有机会,让自己的位置优势变成筹码的。
在21世纪,阿根廷等下游国家,与巴西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