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实体书的规划(1/2)
把《灵魂摆渡》的故事简化放上微博,而不是扩充情节发到小说网站上,是沐茗深思熟虑之后的打算。因为他并不想走网文的这条路,而是规划实体书出版。
实体书出版,这是沐茗考虑良久才决定的发展路线。
2010年走向鼎盛的一个时间节点,斗破、斗罗、凡人……这一系列网文的成功使得网络文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12年公布的网络作家收入排行榜,更是为此添了一把火。
大量的年轻人如同飞蛾扑火般一头扎进了网文的大坑里,点娘、小说阅读、……每一个小说网站都有这些萌新们的身影,每天都有人黯然离场,但紧接着就有更多的人踌躇满志的进来。
但这条路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好。作为网文基本要求的每天不间断的四五千字的更新,就干掉了一大批人。
沐茗是一个间歇性懒癌患者,他写作的快慢全看状态。你让他一个月写个十几二十万字他能保质保量,但让他每天写个四五千字不用半个月就疯了。这一点来说,实体书的更新节奏无疑更适合他。
其次,网文有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是玄幻、都市、仙侠和言情这四个分类。与之相比,灵异类的题材虽然比武侠、军事类的要好一些,但也仍然受众较少。但在实体书领域,灵异题材确实颇为受宠的一个分类。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把小说投放到小说网站上,那作为新人是很难拿到影视改编权的。沐茗虽然很喜欢写文,但他并没有一辈子就当个小说作家的打算。靠小说成名,当个导演,把ip影视化什么的才是他的规划。
而且实体书的市场份额也完全不必网络小说要差多少。很多人鼓吹的什么“传统文学已死”、“实体书市场药丸”之类的,真的只能当笑话听。
举几个例子:
韩涵的《1988》,首印就有七十万册,之后更是加印数次;
被称为粉丝经济开创者的小四的《小时代》,截止2016年,整个系列有着上千万的销量;
被影视化了无数次的《杜拉拉》,2010年出版,到2012年就卖出了四百多万本;
跳票跳的让人想寄刀片的江南,《龙族》仅第一册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一百二十万册。
一本书定价三十元,扣掉出版社的分成(作者的版税分成一般在百分之八左右),扣掉百分之十四的缴税(税率好像是百分之二十,不过国家对文化产业有部分的补助,乱七八糟的加在一起,大概是这个税收比例),一本书的销量只要过四十万,作者拿到手的收入就超过百万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那些畅销小说。那些质量低劣或是题材不受待见的小说,能卖出个三四千本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实体书市场对作品质量的要求,无疑比网文要大许多。
而之所以把小说剧情简化放上微博,则是沐茗处于宣传的考虑。
这个时代,早就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候了。尤其是文化娱乐产业,宣传,往往是和作品质量同等重要的事情。
薪浪微博是零九年年初才上线的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依托关联博客的庞大使用量,灵活便捷的沟通方式和零门槛的使用条件,紧紧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拥有了上千万的用户量和过十亿的发送量。
重生的沐茗当然知道微博未来有多么庞大和可怕的能量。尤其是在十五到三十五岁这个区间内的普及程度,受众群体高度的吻合。因而,沐茗把微博当做是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
沐茗的规划是,先通过他简略掉支线,只保留的主要剧情的故事,把《灵魂摆渡》的牌子打出去,然后再联系出版社。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和一本全新的作品,出版社给出的待遇是有天壤之别的。
沐茗对《灵魂摆渡》的质量很有信心,不过他也并没有一味地按照原来的剧情模仿。考虑到微博用户的浏览习惯,沐茗把第一段故事改成了第一视角,以伪日记体的形式写了出来。
“你干嘛呢?”“呃!……呼——”
沐茗把转制好的第一段故事上传,继续考虑接下来的剧情的简化,整个人都沉浸在故事的灵异氛围里面。房间门口忽然传来一句话,把沐茗吓了一个哆嗦。转头看去,却是沐爸爸站在那。
“没什么,考虑未来呢。”沐茗微微坐直身子道,可能是因为“同性相斥”的原因,他和爸爸的关系没有和妈妈那么好。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带着敬意的亲情。从小到大,沐茗还是很佩服他老爸的。
“未来?”沐爸爸诧异的看了沐茗一眼:“考虑的怎么样。”
“老爹,你说我去学导演怎么样?”沐茗胳膊肘支在椅子扶手上,手托着脑袋道。恍然发觉,自己好像很多年没有和老爸这么面对面的坐下来,正儿八经交流过了。
“导演?”沐爸爸挑了挑眉,奇怪的道:“你不是一直说要学法律吗?”
“啊?我说过吗?”沐茗摸了摸鼻子,自己十八岁的时候竟然还想过学法律,那自己最后是怎么学了建筑的。“诶,人生嘛,总是在不断的调整方向的。”
“无所谓,只要你高考的分数够了,你爱学什么学什么。”沐爸爸不在意的道。沐茗很幸运,无论沐爸爸还是沐妈妈都还算是开明,没有那种孩子一定要子承父业的想法。
前世的沐茗,之所以选择了和沐爸爸一样的建筑专业,也不过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学什么好,本着将来再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