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廉俸难养,赈银饱腹 2(1/2)
这件事本身是由宗人府管辖的,但身为皇帝的朱勉,还是过问一下为好。更何况,晋王朱桂,算得是他父亲一辈的人,论起血缘关系,还是朱勉的皇叔呢。当然,也只是和宁祯皇帝同父异母罢了,只因母亲地位不高,才不被重视的。
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皇室血脉的一员,从这一点出发,朱勉又是不得不征询一下徐氏的意见。朱勉虽然不能下旨决断国家大事,但对于皇族之内的事情,还是可以过问的。
“放到朝堂,交给宗人府,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太皇太后徐氏,似乎对怎么处理晋王朱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九月份的科举秋试,孙儿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孙儿想出宫一趟,去京城的各个考场微服巡视一番,不知皇祖母允不允许?”朱勉今日问安徐氏,其中一项事情,便是跟秋试有关,“孙儿也想试一试今年秋试的题目,看看孙儿的学问,与这天下的士子相比,究竟有哪些差距。”
“出宫倒是可以,但需要找一名贴身护卫。我听说高参的儿子高翔,武艺超群,跟你相比也大不了几岁,正好可以当你的贴身护卫,又能与你做个玩伴……”
“皇祖母,您无需担心孙儿的安全,再说太监总管张生全虽然是个去了势的男人,但也练习过一些武艺,可以让他贴身护卫!”
以往徐氏说的话,朱勉从来不会打断,而今日这一句,却是与往常不同,这让徐氏有些诧异。
朱勉自然是不可能让高翔来到自己身边当侍卫的,前世历史的教训,让他很清楚,一旦有大臣之子呆在皇帝的身边,那么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将会被大臣所监视,继而皇帝自身也会被大臣所控制。尤其是像朱勉的年龄这么小,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
如果非要找一个贴身侍卫不可,朱勉的选择,绝对是那些独人。所谓独人,便是没有亲戚朋友,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或者是与任何势力没有瓜葛的中间派,但这样的人,显然是极难找到的。
徐氏尽管有些诧异,但以她的政治智慧,很快就明白为什么朱勉如此抵触了:“也罢,既然如此,你到时候万事小心即可。”
朱勉闻言,便是明白,今日的问安算是结束了。关于晋王朱桂的廷寄虽然到了,但晋王本人以及押解晋王的刑义还未到京城蓟州。这一件事,又是得往后拖一拖。
直至八月二十五日,包义押解着晋王朱桂,方才抵达京城蓟州。二十六日的早朝,金銮殿,众臣朝贺,奏章处理完毕,才轮到晋王朱桂的事情。
“启禀皇,臣在河东省,查阅晋王账册,已然确认晋王贪污户部赈银三万两,祈请皇对此案进行定夺。”
朱桂已经被带了金銮殿,他身依旧穿着蟒袍,但看样子已经是很多天没有换洗过的样子。双手被缚,脸色颓靡,头发散乱,早已没有了雍容富贵的王爷形象。
“可曾查到其他贪污记录?”
“未曾!”
“依照辈分,朕需要叫你皇叔。”朱勉走下龙椅,在朱桂身边转了一圈,“但国家赈银乃是用之于民的,不知皇叔为何贪污啊?”
朱勉问的很直白,事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贪污赈银的人,无非就是有敛财的习惯。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想要过的富贵一些,追求享乐罢了。
他仔细打量了一番晋王朱桂,心中已然明白,眼前的这个皇叔,恐怕就是属于那种为了追求享乐而贪污赈银的王爷了。这种情况,见怪不怪,晋王朱桂只是碰巧被抓了出来。
事实,从大明国开国至今,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难以禁止,就算是抓到了现行,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毕竟是皇族成员,而且贪污也不像谋逆那么严重,以至于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对于朱勉来说,他不能这么做,拿一个皇叔来树立自己在朝堂的威信,这笔买卖划得来。
“身为晋王,可以说是富贵终身,荣华不断,皇叔你似乎不缺这三万两银子吧?”
朱桂从进到金銮殿开始,就一直保持沉默,此时听着朱勉的问话,四顾看了看众多大臣,忽的带着哭腔道:“不是微臣愿意贪污的,实在是廉俸难养,才能以赈银饱腹!”
“臣身为王爷,可臣每年拿的俸禄,却不如地方布政使,甚至是还不如那些知府,一家下,妻妾子嗣,家丁佣人,足有三五百,若是不贪污赈银,怎么养活?”
朱桂的言语,不是认罪,而是在诉苦。这一番苦水吐出来,朱勉以及众多大臣不由的笑了起来。
“晋王所在的河东省,是全国煤矿的主要产区之一,每年光转运煤炭到外省去,都能赚个三五百万两的税银。这税银之中,难道没有王爷的那一份吗”
“坊间传闻,晋王在河东省开卖煤炭,赚了个盆满钵盈,怎么会缺那么点赈银来养家呢?”
朱勉自然是听得出来,朱桂刚刚的那一番言语,分明是在搪塞。但也着实反应了一个事实,大明国各地的藩王,一年的俸禄,确实难以奉养一大家子包括家丁在内的几百人。若从实质来看,不妨说是藩王们奢靡成风,贪婪成性导致的。要知道,一个藩王一年不干活拿个几万两的银子,相比那些知府,任劳任怨来说,已经是很实在的。
谁家佣人能有百人?谁家的妻妾能有三五十个?在朱勉的眼中,这就是国家蛀虫才会做的事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