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金融中心(1/2)
“杨宇同志,我们市委已经对本市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下达了搬迁意愿征求书,全市范围内八十七家企业表示愿意搬迁,剩余十来家还在做协调,预计在本月之内,可以完成指标任务,半年之内,完成所有搬迁工作。”
现在,亚洲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开办起来,市委的一系列政策,当然需要向国际化倾斜。
毕竟华夏早就想加入世贸组织了,但是由于自身的经济制度以及经济状况,而惨遭世贸玩家的拒绝。
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s要搞国际金融型经济,就立刻受到了认同。
于是,从芯片制造业到信息集约化产业,s大大小小的拿到了接近六十个种类的企业指标,而s市委方面又和亚洲风险投资公司紧密结合,就宛如一套组合拳,狠狠地冲击在了亚洲的经融要点。
对于外资,外企,s开始不在排斥,二十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有钱?欢迎来s投资,有技术?那就更加欢迎了,至于没钱?没问题,亚洲风险投资公司背靠各大银行,随时可以调集资金来投入。
政策?更加没问题,一切高新技术,纯资本技术,政府都会大力支持!
不知不觉中,s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质,无论是投资环境还是政策制度,都无比的适合资本的发展。
而资本,不就喜欢往安全的地方跑?
又恰逢本经济崩盘,中东等其他地区又极其不稳定,所以在亚洲片区内的经济,都集中太平洋西岸靠拢。
而华夏背靠十亿人口的超大内需市场,所以此时的s一下子成为了世界各大资本的焦点,大家都跃跃欲试,都有意向来华发展。
所以在s的邀请发出后,全球范围内,三十余家大型企业都开始密切关注华夏的动静,都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举进入华夏市场。
而这个时候,杨宇在本的布局就起到了非常关键嗯作用。
被临东集团挤压的几乎失去了所有市场份额的芯片企业,纷纷自断手臂,用分厂,融资,合资的方式率先进入了s,成为第一批落户s的高新产业。
这一波之后,其余资本都毫不犹豫的带着资金进入了s。
信息化产业,高科技产业,电子类产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s百花齐放,令整个s市场,充满了活力。
而所有人都只看到了s生机勃勃的一面,却没看到作为带头人的杨宇,在背后付出的艰辛。
任何一个外资的引进,都需要杨宇去考察,去查证适不适合投资,都要去商议,到底投资多少,能占有多少股份比。
而且每一笔投资,杨宇考虑的不是亏不亏本的问题,而是考虑的是能不能吸引来下一个外企的的问题。
两百亿美金,看起来很多,但是在全球企业疯狂涌入的当下,两百亿美金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被全部投资了出去,可想而知,杨宇所承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s金融中心搞不起来,受到资本的外逃冲击,那么杨宇这两百亿美金将会血本无归。
当然,如果成功了,那么这两百亿美金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倍翻。
而决定这成败关键的,主要还是看国家的政策方向。
现在国和华夏处在蜜月期,本为了恢复经济,为了能够产业转移,也在极力的地推行中、日关系正常化。
于是,在这两大经济体的青睐下,全球各大企业当然会认为华夏是一片稳定的投资土壤。
当然,随着资本的疯狂涌入,华夏会面临许多社会问题。
就拿s来说,因为有外资入驻,那么无论是经济还是政策,都要偏向于外资一些,那么本土企业当然有意见了,群众也会有意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崇洋媚外,这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倾向,这种危险举动要不得,应该制止。
于是,杨宇和市委时刻都在面临着来自于国内的舆论压力。
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杨宇和市委方面却出奇的达成了默契顶住压力,加强发现!
而在s发展的同时,人民保险集团又开始号召,全国范围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南几省汇聚。
当然,这一点,也不得不说是华夏人的智慧。
s新产业园区取得了成功,所以在杨宇主导在s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候,周边几个省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引进计划,虽然大头依旧在s,但是其他省份也都分的了不小的好处。
如果纵观全局,就会发现,虽然杨宇的产业遍布了全国,但是其中最为核心的s、s、s,却几乎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以三个不同类别的经济模式,把华夏分为了三个经济大区。
这个时候,看似杨宇在国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但其实不然。
因为杨宇是重生者,所以杨宇心里非常清楚,华夏的产业不仅仅只有这一点,而杨宇还接下来的计划,则更加庞大
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一系列沿海地区,还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市场潜力。
既然要对外开放,那么这一片沿海开放城市就会华夏冲击世界经济的战场。
而内地的s和s两个产业区,则是华夏经济的大后方,二者会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前推后顶,前仆后继的攻防兼备态势。
而目前的杨宇显然没有准备好,也没有准备充分。
仅仅一个s亚洲金融中心,杨宇就投入了高达两百个亿,可想而知,其他几个工业区,杨宇需要投入多少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