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徒弟出师(1/1)
日见完善的城区道路和再建的区内道路,使得特区对汽车和柴油车的使用率及需求大增。
“柳奔牌”7座小客车和5座客货两用车以及拖拉机厂生产的农用挂斗拖拉机短期内则不对外销售,主要供应西海湾内部。
尤其“柳奔”不但便宜,对道路的要求还不高,维修和维护简单,即可装人又能拉货。
它的地盘高车身窄,只要不是太烂太滑的泥水、泥巴路,一般的土路挡不住它。柳奔迅速成为了西海湾人的一宝,称之为“乡村致富帮手”。
而拖拉机厂生产的载重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就更不得了!
柴油发动机使用和维护更简单,除了缺乏马达启动点火、而采用手摇发火比较麻烦外,全车体犹如死铁般坚硬无比,载重和爬坡没得话说。
不过车辆的避震效果几乎没有,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座位上多拉几条胶带,人体上下弹动不但活动筋骨、也不会膈屁股,实用就好。
柴油载重拖拉机工程兵部队使用着,运输效果和工程进度大大的加强。
农民伯伯更高兴,手扶拖拉机拉货拉肥拉材料、赶圩装猪装土产不算,人也能装上不少。据说下一步还将装上铁犁耙,耕田耕地都不用牛了。
在远离城市的飞机制造厂,38闪电双发战斗截击机和空中堡垒29重型轰炸机模型的各项指标测试基本完成,完全符合飞行标准。
视察中的畅鹏心里说道:
“傻逼,老子提供的技术参数还是你们研制出来的,不对才有鬼了,还搞什么风洞试验来验证,浪费时间。不过也好,帮老子培养人才不算,还留下这个设备给老子以后用。”
美利坚人严谨的作风与基础技术,让只有技术资料而没有实践机会的华夏人受益匪浅!
从美利坚人建厂、设备安装、到模型测试,算是给华夏工程师、技术员和技工,上了一趟完整的飞机制造课程,熟悉了飞机制造的流程,为西海湾自己的飞行工业提供了里程碑似的基础。
飞机发动机制造,对华夏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空白,美利坚人按照西海湾提供的图纸和纸上的数据,根据他们自己掌握的发动机技术基础,硬是在半年内分别制造出两个机型的发动机样机。
在发动机的材料上,畅鹏保留了新型合成金属的技术,所以这两款发动机的使用时间和重量比都低了不少。但对美利坚人来说,西海湾提供的资料真能制造出产品。
他们知道华夏的基础工业太差,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西海湾只是纸上谈兵,完全不能制造这种跨时期的发动机和飞机。
如今,美利坚人不但帮自己制造出来,还得手把手教会华夏人制造。
当西海湾人在某一个时段,飞机制造和飞机性能超越美利坚的时候,这些人要是知道真相,不一头撞死才怪!
飞机制造当然还要建一条试飞的跑道,美利坚人运来几架双翼飞机,不时飞两趟。中方一见,自然提出要求,从军校和部队里挑出一批有文化、体质好的人学习飞机驾驶。
如此,新飞机还没制造出来,西海湾自己的飞行员已经能够放单飞了。
制造飞机的过程较长,飞机要飞起来,一个数据都不能错,否则不但研发失败还要死人。
而坦克制造的相对快速,最难的是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其他的便是死铁一块。坦克的武器安装更简单,焊上去就行了。
美利坚与德意志在一战后看到了坦克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正着力于高性能坦克的研究,西海湾给他们提供了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图纸和数据,液压系统则更科学更简洁。
所以,德意志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和美利坚4中型谢尔曼、潘兴重型坦克,很快便制造成功,但两国都严格对外和彼此保密着。
当初建厂选址时,多方都很注重保密工作,提供土地的西海湾方更是本着己方的需要,飞机与坦克等厂址都避开人员密集之处,多为一些疏远的大山沟。
把区域的四周一围,大门远离厂区,插上一块“军事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岗哨一设,每处由一个连驻守。人员和物资进出都封得严严实实的,没有出入证休想进出,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干啥的。
保密也好、措施严密也好,西海湾科技院和军方大力配合,反正不管你们制造什么飞机、坦克,产出多少咱们都分一半,大家都不卖,付给你生产成本,价格也高不到哪里去。
美利坚、德意志也想啊!
有了技术,需要时回国批量生产就行了,这种杀人利器当然不能给你西海湾制造太多。如此,德美两国的飞机、坦克制造厂便开始磨洋工。
得到特首指示的西海湾军工方更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