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怎样成为民族英雄的(转2)(6/10)
>/ll二十四日,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后金军对宁远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袁崇焕亲自指挥明军,张弓射箭,发射各种火器,狠狠打击后金军。战斗打得激烈的时候,城上的箭和炮石就像雨点一样地发射出去,后金军被打死打伤的很多。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企图凿城而入。顽强的后金士兵,头上顶着挡箭牌,冒着箭石火器,带着攻城器械,前队倒下,后队又跟了上来,谁也不敢后退。明军虽然个个奋勇,但是城中炮石火器毕竟有限,又不可能指望高第派兵来援。在这种形势下,袁崇焕认为明军利于速战速胜。他命令炮手们对准后金军密集的地方,开炮轰击。只见炮声响处,烟火腾空而起,后金军血肉横飞,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这时候天色渐渐昏黑,在硝烟弥漫中,后金军的进攻暂时被打退了。
……
第二天,努尔哈赤又组织了优势兵力,命令将士们个个身披铠甲,头顶盾牌,向明军再一次发起强大攻势。双方激战了一整天,后金军用尽了各种攻城办法,明军也竭尽全力来防守。后金军的箭矢像飞蝗般地越过城墙,大队人马随着跟了上来。明军将领们急不可待,都希望袁崇焕赶快下令发炮还击。袁崇焕却很沉着,向大家轻轻摇了摇手。后金军继续向前移动。袁崇焕在女墙上注视着,等敌军蜂拥到比较近的地方,他才大声命令:“开炮!”刹时间炮声震天,只见大批后金军又纷纷倒了下去。侥幸没有被打中的,慌忙回身逃命,你冲我撞,互相践踏,队伍大乱。努尔哈赤也在激战中受了重伤。
后金军已经溃散,努尔哈赤不可能继续组织攻城,只得下令退兵。袁崇焕乘势领兵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30里,歼灭敌军10000多人,才得胜回城。努尔哈赤命令后金军的残兵败将,退到距离沈阳40里的瑷〔ai爱〕阳堡,才停了下来……
该网还附了一张图:袁大“将军”坚决表示:“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
怎样?场面够精彩,够轰轰烈烈了吧。只可惜,假的真不了,旁的不说袁崇焕当时的官职是宁前兵备道,是文官,插图中的袁大“将军”却是一身武将行头。按本吧道友“魁元殿英”的说法,三千六百刀是在摧残督师的ròu_tǐ,把督师当成武将是在侮辱督师的灵魂。
再来看看这句“只见炮声响处,烟火腾空而起,后金军血肉横飞,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
红夷大炮发射的实心弹,根本没有爆炸效果,后金军血肉横飞,一条线一条线地倒下去是有可能,“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可就胡扯蛋了。
最后这一段“袁崇焕乘势领兵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30里,歼灭敌军10000多人,才得胜回城”估计隔壁吧的袁粉如今都不敢这么说,至于后面的“努尔哈赤命令后金军的残兵败将,退到距离沈阳40里的瑷〔ai爱〕阳堡,才停了下来”好象哪里有点不对……嗯,把觉华岛被三光这事给漏了。
如此“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描写,老六实在写不出来。倒不是老六我的文笔不行,而是老六没那么厚的脸皮发明历史,在毫无史料依据的情况下胡编乱造。
宁远“大捷”中有这么个插曲:说是“有史料记载:城上西洋大炮击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去,放声大哭。”
看清楚,这段说的是“伤一大头目”。
熹宗实录就是这么写的:“丙子经略高第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擡去放声大哭。”
众所周知,野猪皮是在宁远之战后八个月才死的,到底是病死,还是旧伤发作而死,还是铅球中毒而死,反正不是当场就死。所以,高第的这段话里“炮毙一大头目”肯定是不能被某些历史发明家拿来证明袁崇焕打伤野猪皮并导致野猪皮八个月后死亡的。于是,不知道中间过程是什么,反正网络上我们能搜索到的,是“伤一大头目”,然后那些历史发明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说这个“大头目”就是野猪皮本人。
不信,读者可以搜索“城上西洋大炮……伤一大头目……放声大哭”这一段,会发现这一段,是阎崇年老师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写的。原文是:
……后金将领持刀驱兵向前,快到城下,畏炮又退。有史料记载:城上西洋大炮击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抬去,放声大哭。对上述史料,清史界有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这个“大头目”就是天命汗努尔哈赤……
高第的原文里骂我大清的官兵为“众贼”,可能阎崇年老师认为这是高第在“破坏民族团结”,就把“众贼”还原为“官兵”,如果仅仅是这样,老六我倒也认了,可这明明是“炮毙一大头目”,如今却成了“伤一大头目”,对这种篡改历史的行为,老六我只有三个字——掉哪妈!
有道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把袁崇焕捧为“民族英雄”的阎崇年老师只需要把“炮毙”改成“伤”,就可以硬说这个所谓的“大头目”是野猪皮本人,而一个叫迪迪ar的袁黑却是翻了无数石料,也是巧合,他声称“没事乱翻《四库全书》,看到有关明朝的史料就随便点进去看两眼,居然看到了这个东西。真是意外收获”:
七、移镇和养寇自肥
正如前文所说,天启皇帝和九千岁八千女鬼明知道贪污腐败导致打败仗的官僚原本就该打屁股该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