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末之君临天下》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传教士毕方济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12053/

第二百二十六章 传教士毕方济(1/2)

陈进忠得到命令后匆匆离去,为朱由榔准备出行马车。

“参见殿下!”

不多时,刘毅带着吕阳便来到了校阅台。

朱由榔见到一身戎装的吕阳,夸赞道:“你果然没有令本王失望,”

吕阳听得朱由榔激励,脸色潮红,行礼道:“誓死效忠殿下!”

“好!”

朱由榔又和吕阳聊了聊关于火铳手的训练事宜,勉励了一番吕阳,便出了王府,马车直奔复旦学院。

复旦学院,宋应星带领众人参观完毕后说道:“诸位,宋某已命人准备好午饭,随我来。”

“哈哈!看来本王来的正是时候!”

本来正走在绿荫大道上的宋应星闻听这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来者果然是朱由榔,急忙拜道:“拜见殿下!”

陈弘绪、徐世博等人听得宋应星称呼,猜到来者正是永明王,乌拉拉一群人跪拜道:“拜见殿下!”

“诸位先生不用多礼,请起!”朱由榔抬手道:“先生不介意添一副碗筷吧?”

宋应星拱手道:“自然欢迎殿下!”

席间,陈弘绪不时打量朱由榔,朱由榔给他的感觉确实不一般,没有明朝宗室身上骄横跋扈之气,反而更是平易近人,心里不禁暗暗道,这位大明藩王确实不一般。

宋应星坐在朱由榔一旁,向朱由榔一一介绍着众人。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物,朱由榔并没有听说过,甚至有的籍籍无名,不过他也没有因此怀疑在座的真才实学,这是朱由榔对于宋应星的信任,他相信宋应星不会邀请那些华而不实的人物。

朱由榔端起酒杯,喜笑颜开道:“欢迎诸位来到复旦学院,本王敬诸位!”说完,朱由榔一饮而尽。

朱由榔的不拘一格令众人轻松了不少,之后便放开了,聊大明局势,聊复旦学院未来发展方向......

朱由榔其中大半注意力却都放在了棕发蓝眼的毕方济身上,自从从宋应星口中得知毕方济是名传教士后,他心中便有了重新计较。

传教士在大明是一群特殊人群,明万历年间,耶稣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的序幕。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利玛窦和汤若望,他们在大明都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传教士起初来大明只是为了传教而传教,结果可想而知,到处碰钉,相当不顺利。

利玛窦率先改变策略,他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lún_lǐ,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在同朝野名流交往的过程中,这些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又熟读汉文典籍的西方传教士,自然赢得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其传播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

利玛窦的成功经历,让传教士们认识到,他们要想在中国传教成功,必须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并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礼仪习俗。于是来华的传教士大都是当时西方的饱学之士,在科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以宣传西方的科学文明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

也正是因为这群人,大明一些较为开明的士大夫,诸如杨廷筠、李之藻、叶向高、冯应京、曹于汴、赵可怀、徐光启等人对西方文化有了较深的认识,又以徐光启的成就最高。

朱由榔还知道历史上除了永历皇帝自己,他们一家老小都受洗,入了天主教,毕方济甚至还被永历皇帝封为太师,可见这些传教士影响之深远。

不过这些都不是朱由榔关注的重点,他在意的是毕方济是否精通枪械火炮,这才是朱由榔最渴望的。

历史上汤若望可是个军事专家,朱由榔寄希望于毕方济,希望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

朱由榔端起酒杯朝毕方济敬道:“毕神父可能听懂我大明话?”

毕方济再三确认朱由榔是在同他说话,站起来,惶恐道:“回禀王爷,在下会说大明官话。”

朱由榔听着毕方济一个外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忍不住笑道:“说得好!”

毕方济不懂朱由榔为何发笑,不过只要没有得罪这位大明藩王就好。

朱由榔继续问道:“不知神父来我大明多少年了?”

毕方济愣了愣,显然他没有在意过这些,他不禁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大明的时间,不算不知道,粗粗一算,他1610年登陆大明澳门,至今已有三十四年。

“回殿下,已有三十四年。”毕方济回过神后说道。

朱由榔惊讶道:“这么久?”

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年,尤其还是医疗不发达的古代,这已经是人生一半的时间了,朱由榔都有些佩服这群为了传教豁出去的人了。

“那不知神父这次来梧州是所谓何来?”

朱由榔的这句话毕方济心里一紧,他不知道朱由榔问这话的目的何在。毕方济等传教士在大明传教并非一帆风顺,两次“南京教案”让他们的传教事业差点儿毁于一旦,至今他还心有余悸。

这也让毕方济对大明的统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可不想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传教事业再次面临危机。

毕方济谨慎回道:“在下本是打算回澳门,此番来梧州完全是机缘巧合,只是想见识一番大明的书院,别无他想。”

其实毕方济之所以跟随徐骥来此还是为了传教,来大明多年的毕方济深知一个道理,物语类聚,人与群分,能与徐骥相交之人,对他们

状态提示: 第二百二十六章 传教士毕方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