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死不足惜(1/2)
不管皇室如何腐朽,君主如何昏庸,但至少东吴这支军队拉出来,还是让人看到了整个国家的精气神。
整齐划一的步伐,坚毅而沉稳的面色,冷酷而铁血的气息,这些都将整个军队衬托的气势不凡。
这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无论强盛也好,衰弱也罢,他们都无时无刻不在守护这个国家。
或许在他们的对手眼中,这是一群冷血无情的刽子手,但是在他们的国民心中,这就是一群值得依靠的守护神。
而在东吴遇到此时这种尴尬的境地时,又是东吴的军队被拉到最前线。哪怕明知送死,他们也义无反顾。
而且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很明显的和当初诸葛亮在稷下战场里看到的那些兵油子不同。
派往稷下战场的那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在军营中虚度光阴,他们甚至将当兵看成了一种职业,只要混混日子,按时领俸禄就可以了。
可驻扎在建邺城的这些士兵完全不同,他们是属于那种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信仰的人!
他们的信仰,就是作为东吴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保护这个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去到哪里。
说心里话,诸葛亮对于这些人是心生敬佩的。只是因为立场不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以站到了对立面。
那些东吴的士兵,全部用冰冷的眼神看着诸葛亮,在他们的眼中,诸葛亮看到了很重的杀气。
或许在这些人眼中,诸葛亮就像是一个侵略者,是他造成了东吴此时的状况,有些风雨飘摇,有些居无所安。
但是他们不会去想,究竟是什么让诸葛亮走上了这条路!
是孙权的野心,是他和魔族勾结的做法,是他对诸葛亮的步步紧逼!
可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他们没有时间,没有义务,甚至没有权利去追问,为什么要对付诸葛亮。他们要做的,只是将眼前这个青年击倒,捍卫东吴的荣耀,捍卫吾皇的尊严!
“你让这些忠心耿耿的士兵前来送死,当你看到他们浴血奋战的时候,难道良心就不会痛吗?”诸葛亮冷声问道。
他发现自己对孙权越来越厌恶,所谓的帝王权术,可以以任何人的生死为代价,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凉薄的人性,让诸葛亮实在无法与之共谋。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诸葛亮拒绝了刘禅的邀请,如果他真的成为蜀国的臣子,那兰陵王就算和诸葛亮再大的仇恨,也绝对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的追杀他,至少会顾及蜀国的颜面,将明面上的围堵改为暗地里的刺杀。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诸葛亮会更加防不胜防,但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可同样的,诸葛亮也怕刘禅和孙权一样,以什么国家大计为重当理由,做一些天怒人怨,或者是和诸葛亮本身的行事准则相悖的事情。
像现在他属于自由人,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看任何人的眼色。
可一旦入朝为官,那真就是身不由己。
都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像刘禅和孙权这种,出生在帝王世家的人,都很擅长笼络人心。各种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关怀砸下来,到时候肯定会让诸葛亮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畏首畏尾。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以诸葛亮拒绝了刘禅的邀请。
“他们生是我东吴的人,身为寡人的子民,理当为我征战四方。”孙权不以为意,而且还铿锵有力的说道:“身为军人,最高的荣耀就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博得个青史留名,封妻荫子!我就替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为寡人战死沙场?”
“马革裹尸,青史留名!”
“马革裹尸,青史留名!”
“马革裹尸,青史留名!”
数千名东吴士兵齐声呐喊,气势直冲云霄,震散了天空的云朵,震落了朽木上的枯叶。
按理来说,这样一支众志成城的军队,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可诸葛亮却摇了摇头,颇有些不以为然。
“如果指挥着一支军队的人是个明君,那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自然可以青史留名;但倘若指挥他们的是一个昏君,做些与整个人族为敌的事情,必定遭人唾弃,恐怕到最后即使战死沙场,也只能遗臭万年!”
诸葛亮叹息一声,对着那数千东吴士兵说道:“不得不说,我替你们感到悲哀!”
“哼!你以为你的这些话,能够撼动我的军心吗?”孙权冷笑着说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根本就没有要挑拨离间的意思,他确实是替这些东吴士兵感到可惜。
因为这些都是血气方刚、敢打敢拼、悍不畏死的人。只是没摊上一个好主子,他们没有死在与魔族的战场当中,却被孙权拉到了人族的内战当中。
“还是别说废话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无法说服我,我也无法说服你。况且你我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与其在这多费口舌,倒不如手底下见真章!”孙权催促道。
其实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理论上来说不至于对诸葛亮这种黄金段位的武者咄咄相逼。而且孙权在最早的时候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包括诸葛亮扰乱了他的婚礼,那也只是周瑜计划中的一环。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诸葛亮的成长,瞬间发现这个曾经无谓自己看在眼里的青年,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