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天变 上 ---本章免费(1/2)
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初十,张彦泽,李守贞,宋彦筠率中路大军向契丹大汗耶律德光投降。其时,接到石重贵急令,亲率一万骑兵驰援中渡大营的相州节度副使药元福已到中渡大营外十里处,接到逃跑的步卒指挥史胡可明秘报大营剧变,不战而退。
十二月十一,张彦泽,李守贞,宋彦筠于中渡大营内歃血誓师,改军号为复晋军,声讨石重贵以下犯上,得位不正,前中书令冯道,前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辋顾圣恩,擅行废立,罪大恶极,传檄天下,号召诸节镇共同起事讨之,重新拥立先帝嫡血,以正本清源,恢复大晋正朔。
契丹大汗耶律德光以耶律安端,耶律挞烈围定州,以萧翰,耶律沤里思,高模翰围恒州,驱复晋军为前锋,赵延寿率山后汉军张左翼,耶律图鲁窟率部族军张右翼,大军近三十万,号称五十万,旌旗南指,人马连天,烽烟蔽日。
十二月十二,药元福亲率一万骑兵埋伏在赵州城外,趁契丹骑兵与降军全力夺城之际,突然袭击降军背后,三进三出,大呼“主恶必杀,协从不问,反正受赏”,降军措不及防,溃不成军,对投降契丹极为不满的奉国左厢都指挥使王饶,洺州团练使薛怀让及两万余名降军趁乱逃脱。契丹军出动铁鹞军阻击,赵州晋军骑兵苦战之下,十去七八,药元福坠马负伤,被部下抢出,突围而去。赵州陷落。
契丹大汗谕原兵马都监皇甫遇将兵,遇辞;退,谓所亲曰:吾位为将相,败不能死,忍复图其主乎!至平棘,谓从者曰:吾不食累日矣,何面目复南行!遂扼吭而死。
十二月十三,原义武节度使李殷,原安国留后方太,起兵响应复晋军,邢州,冀州陷落,深州剌史慕容迁献书投诚。契丹大汗遣通事耿崇美至易州,诱降州众,众皆降,剌史郭璘殉国。先是契丹屡攻易州,刺史郭璘固守拒之。契丹主每过城下,指而叹曰:吾能吞并天下,而为此人所扼!
十二月十四,契丹大汗遣兵袭代州,代州剌史王晖以城降之。
十二月十五,洺州,贝州,博州陷落。邺都,相州,广晋府告急。
数日之间,河北重镇纷纷陷落,大晋北面门户洞开,时值深冬,河流冻结。契丹兵锋之下,已是一片坦途。
由于前线败报一日一传,军中也开始风声鹤唳,而复晋军所谓正本清源,恢复正朔的名义也让澶州大营对开封的形势极为担忧,众将纷纷劝石重贵返驾开封,安定军心民心要紧。
因为纸上谈兵,又不听劝告而遽失军机,石重贵在皇宫中一厢情愿的乱指挥致使前线险象环生,隐患重重,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冥冥之中,石重贵所知的历史中早已发生过的亡国之祸正在固执地汹涌而来,不可阻挡。
出乎众将的意料,面对河北江山已失大半的恶劣形势,皇帝虽然面色阴沉,但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怨天尤人,只是要求一天的思考时间。
历史上后晋灭亡的原因,在于石重贵太过相信前线将领,把重兵全部交托,连守卫宫门的卫士都派到了前线,致使开封形同不设防,再加上从中渡到开封,一路上大半心怀鬼胎的节镇们或逃逸,或投降,根本就没有起到守土阻敌的作用,致使张彦泽引导契丹将领耶律解里仅率二千骑兵,就长驱直入,攻破了无兵无粮的开封城。
一定不能重蹈历史上的覆辙!决定命运的主战场不在别的什么地方,就在开封!兵一定要拿在自已手里,决不能交给别人!命运,要自已把握!
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打定主意的石重贵命亲信将领金三明,胡士谦骑快马先行,分别给武备学校副校长窦仪,开封留守柴荣送信,为即将到来的大战预作准备。再作谕令让鲁成,全子晖分别前往相州,青州方向,给药元福,折从远布置方略。全子晖因为是往青州方向,经过武备学校944届毕业生头名状元赵匡胤所在的馆陶镇,再加一道谕令,命天雄军馆陶镇都头赵匡胤为近卫天雄军兵马使,全权召集制置半年之前就已散至黄河以北各镇练兵的944届武备学生。石重贵当然知道赵匡义也在馆陶镇,这哥俩是他特地放在一起的,现在形势恶劣到无以复加,就看俩皇帝能不能给奄奄一息的大晋渡点龙气,再度雄起了。
金,胡,鲁,全四人刚刚驰出澶州,相州药元福的军报就到了,除了汇报赵州战况及已被迫退军到磁州,相州一带之外,还预见了在河北大平原之上,契丹兵锋将所向披靡,又有复晋军辅助,河北必失,请石重贵考虑迁都,避敌锋芒,再图恢复。不过一会,青州折从远发来军报,除了汇报与契丹左路军大战的军情,大体上也建议石重贵迁都,因为黄河已经结冻,开封已是四战之地,四周没有什么值得凭借的天险,如果坚守开封。凭药元福,折从远不到十万的残兵底子,根本没有办法撼动十万契丹主力铁骑,硬拼的话一定撞个头破血流而且还一无所获,所以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开封解围,如果皇帝在开封城内有失,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迁都,迁到符彦卿镇守的徐州,建立陪都,拉长契丹人的补给线,便于打击。对于契丹人来说,徐州实在太远,不一定会下得了决心追击,就处万一契丹人真的一根筋追到徐州,凭借撤到徐州的开封五万军合徐州两万军,足足七万军,守一个小小的徐州绝无问题,只要守住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