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超时空航班》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超时空航班 () >> 八 一个重要的问题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15135/

八 一个重要的问题3(1/6)

交接完物资,魏承恭就去休息了(他们办交接一直是在夜里,而且陈云总理和设计师是很少过来的,不过这一次,因为担心总理可能会说漏嘴,这才一起跟了过来——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很有必要)。而这边,三个未来的总理级人物暂时却还没有休息。

这也要成习惯了,每次魏承恭过来,和他办交接的人总会因为红军的家当又多了许多而兴奋不已。

就像穷屌丝中了五百万,但还没有去领奖的时候,总是睡不着的。

这种感觉总理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比较能够淡定;陈总理和设计师就要差上不少。虽然说魏承恭这次带来的东西都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是……

好吧,不多说了。两个人看看这边的药物营养品,摸摸那边的缝衣针布料,像极了乡巴佬。

“好了好了,说正事吧,”总理道,“我刚刚忽然想到,还是不要告诉小傅实际情况为好,你们觉得呢?”

“我也这么认为,”设计师点头道:“从这些缝衣针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很细心,也很聪明。傅医生想得到的,他迟早也会想到。之所以暂时没有想到,不过是因为他暂时没去想罢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提醒他去思考这个问题为好。”

“那么,就不要提醒他,等他问起的时候再说,能拖就拖着。”陈云总理点头。于是有关级细菌的问题就到此为止了。

————

第二天,红军拔营向西南进。

大约形势并不紧张(黔军实在不能作为正常的对手),所以红军走得并不快。既然如此,魏承恭就照例在队伍里窜来窜去,做他的专访——如今可不是客串冒充了,他已经在这天上午正式接受了设计师的聘请,成为了《红星报》的记者(《红星报》月创刊,即使在长征期间依然坚持行,直到1935年8月才停刊)。

“小傅,你要知道,这个工作可不仅仅是为了给你一个身份掩护,你也要负担起实际工作来。”在把聘书交到魏承恭手上的时候,设计师郑重其事地嘱托道。

“哦,什么样的工作?”魏承恭有些不解。

“在我们这边,就随便你去找人采访了,尽可能多地保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留给后世的人。”停顿了一下,设计师又道:“重点是在你们那边的时候,你帮我们寻找一些资料——最好是像你的那本护身符那样的图鉴画报(就是用来冒充“寻找熊猫者”的彩色图鉴,这东西他一直都带着),这样可以极大地开阔我们的战士们的视野。”

“这可不是小工程啊,貌似……”魏承恭抓抓头,皱眉道,“这根本是要我一个人干完一个编辑部的活儿,出一部半月刊嘛。而且……这部刊物的主导方向是什么?”

“从各个方面剖析我们接下来的对手:日本军国主义和他们的军队——这么说吧,从战略,战役,战术,战斗,单兵……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来注解《论持久战》,顺便让同志们了解一些世界军事前沿的东西,比如坦克,大炮,飞机,毒气之类未来有可能遇到的东西,以及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该怎么对付。”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编撰一部半月刊,而且是让我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这个,有点难啊。”

“应该不难吧。”设计师笑眯眯地,“我想,你们那个时代,应该有军事、战史一类的杂志吧。你的任务,无非就是订阅这些杂志,把其中合适的内容拆下来,装订成册,带过来而已。我估计,我们还有一年左右,就能结束长征安定下来,到时候你只需要带电子资料过来就可以了。”

“这么一说的话,”魏承恭想了好一会儿,抓抓头,“《兵器知识》《舰船知识》《航空知识》《飞碟探索》等等(呃,好像混进了奇怪的东西——而且还真是“奇怪”的东西^-^),我们那边这类杂志还真是不少,而且不光是订新的内容,我也可以买以前的合订本……这么说来倒是可行。毕竟最麻烦的工作别人都已经帮我做了。”

感觉这个工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之后,魏承恭慨然答应下来。

“那么,这份《红星报》特别半月刊打算要多少行量?开本和页数要多少?我的运输量您是清楚的。”

“用新闻纸,16开本,24页,行量控制在十公斤左右,你觉得怎么样(注:一般杂志用的是胶纸,新闻纸就是用来印报纸的那种,质量跟胶纸当然没得比,不过新闻纸比同样大小的胶版纸轻得多,也便宜得多。常用胶版纸克重一般在6o-8o克之间,而新闻纸在4o-6o克之间,最轻的新闻纸甚至只有3o克左右。顺便一提,按照文中说的标准,一本这种半月刊的重量大约是3o克左右,十公斤的行量在本之间——用“xx公斤”来衡量行量,大约也是前无古人了)”

“十公斤?”魏承恭回想了一下自己在现代社会提拎一捆杂志时候的感觉……以及那一捆杂志可能的数量……

“百来本而已,以红军现在的数量来说,平均一个营才能分到一本,会不会太少了点儿?”魏承恭倒是担心了。

“你看着办吧,其实有一两百本基本就够用了,”设计师叹了口气,“能够读那种文字的人,基本也就是一些文化教员,这样的人在我们的队伍里,一个营可不是就那么十几二十个么,互相传阅,基本够用了——等到全军都具有阅读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也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可以

状态提示: 八 一个重要的问题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