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江晨的分析(1/2)
“三郎,你为何会把侯越的死看成天子教在拉拢民心?”李德謇并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江晨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将要发生或者还未发生的一些历史大事件,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天子教要谋反作乱,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他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天子教要想成功取政权,教需要的是‘借势’。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
李世民即位后,一方面招贤纳士,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前朝旧部,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皆是得到了重用,比如说魏征,他当过道士,还是原太子李建成旧臣的时候,曾议请谋杀李世民。
时至贞观七年,太子李承乾还未残疾,正是得宠的时候,越王李泰也还未盖其锋芒,再加上经过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对京都的人员管理更加严谨,天子教想借朝廷中的势力谋反夺权这一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另一方面,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得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天下不说已经归心,但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刚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反唐之心,无从生起,但天子教想借天下百姓这个势力谋反夺权还是有机会的。
孟子说过: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百姓只知阎罗殿为恶,却不知道天子教也为恶。
如今天子教赶在朝廷之前,用侯越的死,把自己在百姓眼中的形象立为‘为民除害的侠义组织’这么一个形象,又同时能反应出在李世民治理下的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用这样的手段来一步步瓦解百姓与朝廷之间的关系,拉拢民心,到时候揭竿起义,得到的就是一呼百应。
天子教为何选择江南这一片区域,原先江晨也只是认为天子教的大本营在这里,选择从这里开始下手,合乎情理。
今早李德謇带了一队府兵过来后,他才明白天子教选择从江南这一片区域开始下手,其实是有所考虑的。
江晨一直以来是偏文科,所以高中分科的时候选的是文科,这也让他喜欢与一些同学讨论历史,男孩子最关心的是各朝代武将的实力和军队的实力。
他当时与一同学争论唐朝军队的时候,特意去查过资料。
唐初沿用的是隋时用的‘府兵制’,全国大概设有六百余兵府,每个兵府约有一千余府兵。
兵府直属中央,分别由十二卫以及东宫诸率府统领,其中十二位领的兵府占了绝大部分,东宫六率最多只领六兵府。
另外,十二卫和六率府所领兵府都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区的,而是分散于全国各地,且一个州或者一个道,可能同时有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兵府,但这些兵府都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卫和率府。
兵府集中设置于关中,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为河东、河南,最后南方的兵府很少。
江南一带也只有几个兵府而已,府兵都未过万,而富饶的扬州、苏州、杭州,百姓岂止百万。
所以这兵力最薄弱的地方正是天子教选择谋反起义的最好地方。
李德謇听得江晨的解释后,眉头已经扭成了麻花,盯着他久久没有说话。
江晨看到李德謇看自己的眼神,心里直发怵,摸了摸鼻子,自己解释的时候已经很小心了,并没有说太多关于兵府的事,难道还是让他发现了异常?
江晨不傻,说太多兵府的事,要是李德謇询问他怎么知道的,这就很难解释清楚了。
而林楚楚听了江晨的解释,明白的不多,也只是清楚了一点,天子教原来并不是真心为百姓,而是为自己的利益。
她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皱着眉头的两人,没有说话打扰他们。
半响之后,李德謇沉声道:“三郎,你的分析并无道理,不过会不会有点言之过早了。”
仅靠一个侯越的死就判断天子教在下这么一大盘棋,让人难以信服。
江晨淡淡一笑,道:“我估计天子教近期还会有动作,大哥要是不信的话,可以等等看。”
只死了一个侯越而已,怎么可能瓦解百姓与朝廷之间的关系,拉拢到民心。
一个侯越可以说是例外,两个侯越也可以说是巧合,但出现无数个侯越之后,就会让百姓们生起疑心。
当然,江晨出生在安定的年代,对于谋反夺权这种事,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了解的到的也只是只言片语的记载,其中的门道哪能全部解析得出来。
此次江南之行没有帮助父亲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侯越的死,又把李德謇弄得焦头烂额。
他领兵打仗的能力不弱,但对这些弯弯道道的阴谋诡计就难以应对,所以才会来与江晨讨论,听取不同的见解。
“要真如三郎你分析的这样,天子教与阎罗殿一明一暗,一好一坏,既能敛收钱财,又能拉拢民心,此事我会书信告知阿耶。”李德謇想了想后说道。
他收到李辉的消息,担心江晨的安慰,用鱼符调了一队府兵就过来了,现在扬州刺史估计已经知晓宁县发生的事,是时候回县城去处理一些相关事务。
江晨的茶楼虽然是日进金斗,现在也赚了不少钱,按理说是在天子教的敛财名单上,不过因为有李德謇的关系,才没有被劫。
但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