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过了一年又一年(1/2)
这已经是入冬以来不知道第几场雪了。纷飞的大雪,掩盖了很多事,让曾经在街头巷尾成为热聊话题的安西王大败葛逻禄叛军的事,变成了茶余饭后偶然才提起的闲聊话题。
然而不久之后,正值年根,又一话题成了人们热聊的话题,便是安西王下令救助因大雪受灾的灾民一事。
原来,就在腊月二十三,一场罕见的大雪后,那些散布在安西境内的一些部落和居民,屋塌房倒者有之,牛羊冻死者有之,令百姓损失惨重。而李无解了解了情况后,立即下令开展救助灾民。
命令一下,安西王统辖下各行政署纷纷行动起来,慰问灾民,救助灾情,而且按照安西王的指示,做好灾情统计,以做好春播后一系列的救助工作的准备。
这就算了,那些原本持刀握qiang的士兵,也成团成营建制地出现了,他们驾着大车,拉着大顶的军用帐篷,拉着大批的物资,针对那些受灾严重的地区,成建制地开展救援。而且这些士兵不光就此次灾情开展救援,还联系部落话事人等,询问村中其他困难,最后据说等天气暖和了,部队会帮他们铺路修桥,修建学堂等。
一时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同舟共济,共度患难!”“仁慈治世安西王”这样的口号,也不知道谁起的头,竟然在安西大地传了开来。
而百姓们对于安西权的认可,也就转嫁到了对安西王士兵的认可。譬如在救灾现场,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当某个士兵正提着勺给受灾的群众分发早餐的时候,突然两个人影出现在面前,一对老夫妻,男人搀着女人,二人端着空碗走到跟前,才看到提勺的儿子,两口子不禁喜上眉梢。
父亲丝毫不掩喜悦之意,拉住旁边的一个人道:“老弟啊,这个打饭的士兵,就是我儿,是咱安西王的士兵。”
那人一听,也与有荣焉一般:“哎呀,老哥哥,原来令公子是安西王的兵啊!“说完了,上下打量起年轻的士兵来,那眼神,颇有一副老丈人打量新女婿的意味,这令站在一旁的女儿有些不自在,悄悄拉了拉父亲的袖子,娇叫一声道:“爹!”
“哎,哎!”这人急忙回应一声,被女儿拉着就走,但还是忍不住回头朝着士兵的父亲道,“老哥哥啊,不知道令公子可曾娶妻啊……”
另一边,一个中年男子吃了几口饭菜,忍不住放下筷子感叹起来:“历朝历代,没有不碰到天灾的,历朝历代,官府赈灾的事也不是没有,但从来都是好些的,提供点带糠的粗粮,差些的往里头加沙子,甚至有些朝廷只管自己,哪管你百姓死活。可咱安西王就不一样,知道咱糟了灾了,第一时间救济不说,管菜管肉不说,还给那成袋的粮食往家里搬……这……这是……”中年男子激动得话音都颤抖起来,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儿来赞美一下心中的安西王。
普通的民众,特别是受灾的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安西王执政后的好处。当然对那些富足大户人家来说,如今安西王可是衣食父母一般的存在,所以对于安西王的政令,往往第一时间关注并想方设法地参与进去。
就如有龟兹城中有大户人家秦家,世代经商,家境殷实,这次也效仿安西王,于灾民受灾处搭棚施粥。
“什么?安西王不只管粥饭,还管肉……啧……那行,咱也管!”秦家家主虽然肉疼,但还是忍痛下了令,叫家丁宰杀了牛羊送到了灾民救济处。其实,不只秦家家主肉痛,家丁们也肉痛——平日里,他们自己哪里会有这样丰盛的待遇。
不过,当第三日,闻讯而来的几人提着笔,拿着记录本,当着秦家家丁的面对领到饭菜的灾民进行采访,并边听边记录边点头的时候,秦家家丁们突然觉得自己瞬间高大和光辉起来,不自觉地,那端着勺给灾民们打肉菜的手也不抖了,仿佛手部的痉挛一下子痊愈了一般。
他们自然知道,这些脖子上挂着一个牌子的人,所代表的,是安西文化部下辖的新闻署的记者。对,记者这个行业,也是李无解在这个时代的发明。
其实唐朝时有邸抄一类的传播信息的信息传播工具,但相比较而言,其仅是用于传知朝政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而且受限于印刷技术,还无法规模化。但在李无解这个穿越者的指示下,活字印刷、排版技术等都得到长足发展后,报纸自然出现了,相应地,记者这个行业应运而生。于是,报纸、记者这类新鲜事物在百信之中,就变得比较常见了。
安西政府和民间在组织力量对灾民进行救援,但普通民众不知道的是,整个安西下辖各行政署,都在酝酿着一场影响深远而深刻的变革,便是省制的推行。
李无解在完成对安西诸部的整合,尤其是在收拢兵权于中央z quan的情况下,如何布局地方行政一直是思考的重点,本来,按照刘方平、李白等人的建议,为安抚刚刚收服的诸部,可示以羁縻,因其俗而治。但李无解依据后世的经验,知道有些东西如果在建立时就怀柔退让,往往会娇纵其性,为后世留下隐患。所以,他力排众议,在用武力威慑诸部,收服诸部后,强力推行后世的省制。
经此,李无解欲以后世省制的方式,在中央z quan下,设立诸省行政省,省下逐级设市、县、镇{乡}。而且,特别在乡村,李无解明确了村长、社长一类的组织,一改过去乡下设亭之后,乡村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