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平虏七策(2/2)
有些意思。鄞国公不愧为常胜将军,万事都是谋定而后动,在《平虏七策》中对北境的山川地貌做了详尽的描述,就如何因地制宜迎击鞑贼设计了不同的战法,尤其是那条以锐骑邀击鞑贼的战法,不乏可资借鉴之处。只需看到这里,朱祁铭就能断定《平虏七策》堪称迎击鞑贼的良策。大明乃泱泱大国,不乏奇人异士,可惜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良谋往往被束之高阁,而平庸之见反倒容易鼓噪于庙堂之上。
想到这里,朱祁铭不禁暗自叹息。“可以看出,《平虏七策》成书于宣德四年或宣德五年,此后大明若行鄞国公之计,何至于让鞑靼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连年犯境!”
薛桓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依在下看,先父这是白操心,鞑靼总有衰弱的时候,恶人自有恶人治。前年鞑靼势弱,被瓦剌攻伐得力不能支,大明乘机举兵荡平鞑靼余寇,一举报了多年之仇。”
寄望于别人衰落?寄望于恶人自有恶人治?这样的心态好熟悉,靠别人来击败自己的宿敌,那个别人就成了更加强大的敌人!这样的殷鉴在宋代还少么?
还报仇,这个时候该化敌为友了!
想薛桓的谬论恐怕与庙堂上的许多人不谋而合,朱祁铭懒得再费口舌,他适时转换了话题:“楼下都是些什么人?”
薛桓眼中一亮,似乎正等着这一刻的来临。“大多是勋戚之后,还有官宦人家的子弟。殿下或许不知道吧,寻常官宦人家的子弟哪能来这里撒钱,能来此地的,其父亲不是尚书就是侍郎。”
朱祁铭一怔,“既然是武勋之后,何不学其父,习武报国?”
薛桓直摇头,“这年头,披坚执锐会被人耻笑的。”
一群没有血性的纨绔子弟!朱祁铭暗骂一声,嘴上道:“不愿从武,读书考取功名,入仕也好呀。”
薛桓又是摇头,“太难了!考取生员尚且不易,何况要中举中进士。”
“不文不武,何以为生?”
“不是可以开银号么?再不济也能开个丝绸庄什么的,利润丰厚着呢,比为官为将强多了!”
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就会仗势占据暴利行业!难怪儒商式微,连荀良那样的人也早早隐退,官商一体的牟利方式大行其道,哪还有儒商的生存空间?
劣币驱逐良币,自古如此!
朱祁铭终于明白了薛桓邀他至此的用意。与楼下的那帮人一比,薛桓简直就是世家子弟中难得的俊秀!
“殿下,在下虽不谙兵事,但一向洁身自爱,比楼下那帮人强多了,您看,从征一事······”
朱祁铭觉得好笑,没料到一句拿捏人的话竟被薛桓当了真。也不想想,天子不发话,一个驸马都尉岂是亲王能够点得动的?
可是,贵室子弟都躲在远处醉生梦死,只有他这个亲王领着一群寻常百姓家的子弟去北境拼命,这不公平!
“与鞑贼交锋,事关天下人的福祉,自当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唉,本王手头紧,养士不易呀!”
薛桓双眼一瞪,一脸的苦相,“在下一向谨守家训,从不仗势牟利,日常用度全赖几位兄长接济,要不,在下回去后找兄长商议,或许能凑个千儿八百两银子。”
笨蛋!你就不会捎话给常德公主么?转念一想,在常德公主身上割肉,自己也会觉得痛心,于是,朱祁铭心中涌起一道莫名的伤感,还想说些什么,忽闻楼下传来一阵琴声,紧接着《雉朝飞》的歌声飘了过来。歌者是个男子,声音略显苍老。
“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飞於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