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故地重游(1/2)
朱祁铭再次率军来到了辽东大地。
与数年前初来此地时不同,而今在他从容的行色下,藏着一股气吞山河,挥卷风云的豪情。
他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等待什么。
不过,此刻他的神思却不在国事上。
正值早春时节,他很想集中自己的嗅觉、视觉,尽情感受辽东大地上春的气息。脑中闪现出杜甫的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殿下,歇会儿吧?唉,这个鬼地方!”
欧阳仝咧着嘴,身子几乎要伏在马背上了,一声抱怨挥去了朱祁铭的联想。
朱祁铭这才察觉到大地上的冰雪尚未融尽,裸露的土地一片荒凉。
与中原、江南、巴蜀之地不同,辽东的冬春之替少有诗情画意,那简直就是一场冬与春的惨烈厮杀,一次关于春天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冻雨或雨夹雪反复纠缠,直到月余后,原野上的植物顶住残冬的疯狂肆虐,顽强地抽芽冒绿,人们才会领略到迟来的春意。
幸亏今日天气晴好,否则,若遇上冻雨或雨夹雪,那番滋味可不好受。
朱祁铭冲唐戟挥手,唐戟一声号令,四千余人的骑队应声驻马,众人相继翻身落到地上。
“欧阳长史毕竟不是行伍中人,长途奔波数千里,恐怕吃不消。”
欧阳仝苦笑几声,舒展四肢,活动着近乎僵化的筋骨,“殿下,眼下咱们粮草不周,还需派人与辽东都司接洽。”
此次来到辽东与数年前截然不同,朝廷并未传旨或移文给各地衙署、卫所军,故而越府护卫军只能自带粮草,这一路奔波下来,给养已然告罄。
找沿途百姓购粮不太现实,而今整个辽东除去驻军外,人口共计不足三十万人,散居于各处城堡,且不说行军路线偏离了城堡密布地带,就算遇见了城堡,只怕当地居民家家户户的余粮也不多。
自洪武、永乐以降,辽东人口在缓慢增加,而粮食产量却在逐年下滑。这里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且水利设施极不完备,旱涝无常,故而少有丰年,再加上砍伐森林耕种年深月久,土壤荒漠化趋势加重,粮食产量自然会随之降低。当地居民仅靠农耕是不足以糊口的,农耕之余,还需渔猎,就像当年马虎所做的那样。
而辽东大军的给养大多是从山东那边经海路运来的,储备充足,这个时候,朱祁铭也只能找辽东都司求助了。
“此地距辽东都司不足百里,欧阳长史不用着急。”
朱祁铭移步至欧阳仝身边,轻轻撞了他一下,逗得欧阳仝咧嘴就笑。与幼时的代课老师相处,朱祁铭总持挚友般的心态。
越府内衙文官只有七人愿意跟随朱祁铭,这种选择并不寻常,它意味着患难与共。考虑到文人体质不宜长途奔波,所以朱祁铭将其中的六人安置在了龙门川西岸的营寨,只让欧阳仝一人随行。
这时,王烈气鼓鼓地走了过来,“殿下,跟来的四百人完全不懂行伍之事,乱糟糟的,看着心烦!”
朱祁铭扭头望向不远处的一堆人,这些人一个个站没站相,坐没坐样,一看就知他们平时随意懒散惯了。
他们是京城几户贵室的家丁。那日朱祁铭留置、教训周霖,此举并未让他成为京城勋戚子弟的公敌,当时周霖一出紫禁城逢人便吹,声称“越王认定周大公子必将成为一代名将”,于是,他投军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一些平日里跋扈惯了的纨绔子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连夜结伴追出京城数十里,追上了朱祁铭,打算随他开赴北境,以证明他们的勇敢和武艺,一个个还很不服气。
哼,周霖那小子算什么?手下败将嘛!
朱祁铭哪敢私招这些人入伍?鉴于众人勇气可嘉,他耐着性子好劝歹劝,总算说服他们循正规渠道从军。不过,几名勋戚子弟将随行的家丁生生留给了朱祁铭,说只要给口饭吃便行。
这些家丁合起来足有四百人,岂是给口饭吃就能应付过去的?盔甲、标配的兵器、上乘战马,这些开销加起来可是不菲,且家丁不谙阵仗,收留后还得用心整训,既费银两又费精力。
不过,四百人都是习武之人,整训到位后可添一支有生力量,还能借此稳住勋戚子弟的心。朱祁铭算算大帐小账,最终还是点了头。
想想大批勋戚子弟从军后,来日战端一启,在情势最为严峻的时刻,有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这对稳定京城乃至整个北境的军心民心大有裨益。
“本王将他们交给你了,不把他们整训成真正的勇士,你便回京娶妻生子得了!”
那边石峰发出挑逗性的讪笑声,王烈立马呲牙,“有些人娶了妻生了子,还不是死皮赖脸地跟了来!”
石峰嘴一斜,眼看二人就要当场开撕,忽闻从来路方向传来一阵蹄声,片刻后,大队人马出现在朱祁铭的视野中,定睛细看,可辨出来人应是女真人,其中大约一成人身着明廷官服。
去年年末,建州女真、毛怜女真、海西野人女真、黑龙江野人女真,四地共计百余卫女真全都遣使赴京城朝贡,这在大明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一百多卫女真悉数来贡,不为别的,只因瓦剌逼迫女真诸部甚紧,女真人本能地察觉出了瓦剌的意图,便纷纷赴京探探大明的态度。
正统皇帝与礼部官员以外交辞令加以应对,末了吩咐道:再遇瓦剌人前去逼迫侵扰,不妨将其押送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