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初见杨慕言(1/2)
胡在中国的古代,代表的并不是某一个民族,而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集合,突厥、羌、匈奴、鲜卑,等等这些西方的游牧民族,都被统称为胡人,这是在秦汉之后开始的。
秦汉之前的胡人其实并不成气候,可能是因为胡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多为草原和山区,和一些人类传承下来的东西较远,导致胡人在思想上较为落后。
所以在秦汉之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还都是汉人统治,而胡人的部落,对汉人也多称为臣。
然而在十六国之后,胡人渐渐进入了历史的舞台,并且先后建立了北魏、后唐、后晋、后汉、辽、西夏、金、元、清,这些政权,在很大一部分时间,他们也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不过在古代,其实胡人的地位极低,很多人都认为胡人是一个很负有贬低意味的词语,因此歪解下来便成了低人一等的存在。
但其实胡人只不过是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称谓,仅此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当那些食客看到穿着胡服的阿史那卓别和杨慕言进来之后,很多人都投出一种厌恶的目光。
不过投向杨慕言的目光还是会有所不同的,因为这丫头长得实在太标志了,特别是那双勾人魂魄的美瞳,更是让人不禁想多看几眼。
当然,杨萧也是个正常男人,看到这样的女人当然也有些想入非非,在他看来这样的容貌若是放在现代的话,那绝对是逆天的存在,随便签一个经纪公司,随便演个戏也能火上天啊。
不过好看归好看,这孙家食舍的规矩却不能破,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吗。
“张五叔,我看你举手了,这鱼你要吗?”
那张五叔的确是在杨慕言喊之前举的手,而且他只排在第五号那个位置,前面四个见没有黄尾和鲮鱼,都是放弃了那鲩鱼。
见张五叔点头,杨萧也没废话,直接将最后一条鱼也给卖了。
“好了张五叔,你到边上坐着吧,一会弄好了,我给您端过去。”
可还没等张五叔坐下,后面的杨慕言却一步拦住了张五叔。
“哎,你这人难道是耳朵不好使吗?是我先说的要那鱼。”
杨萧看了眼蹦出来的杨慕言,心道:这小辣椒还真是漂亮。
不过脸上却表现得刚正不阿,用手指了指那长长的队伍。
“想吃菜便先排队,人家站了几个时辰,你却进来就点,你认为合适吗?”
杨慕言在突厥的时候,因为有他母后,隋末的萧皇后和姑母义成公主惯着,早就养成了一副小姐脾气,她哪受过这种气。
自知无理,但又咽不下这口恶气的杨慕言指了指杨萧,然后气呼呼的道。
“哼,你以为这样我就吃不到那鱼了吗?”
说着,便上前给了那刚刚买了鱼的张五叔手中塞了一小锭银子。
“大叔,你那鱼让给我,这五两银子就是你的。”
那张五叔哪见过这么多钱,顿时便愣住了,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片刻之后才是缓过神来。
“啊,好、好、好。”
杨慕言见自己的金钱攻势好使,便看向了刚刚拒绝了自己的杨萧。
“怎么样,做鱼吧,厨——子。”
杨慕言最讨厌的就是汉人死要面子的样子,因此这一路上她都是用金钱的攻势,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脱掉那虚伪的面具。
她本以为杨萧知道自己是个金主,会找借口从张老汉那里要些钱,或者找借口说这鱼得多卖些钱。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杨萧居然只是点了点头便独自进了后厨。
杨慕言有些惊讶,杨萧这样倒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了,刚想上去再说两句,却被身边的阿史那卓别给拉住了。
“行了大小姐,那小兄弟是心疼那老爷子,才让他把鱼让给你的,否则以我看人的眼力,你今天绝对吃不上这鱼。”
杨慕言一愣,然后又看了看那已经开始动刀的杨萧,表情也凝重了几分,因为她知道,阿史那卓别看人的眼光。
……
今天的张家村可以说是沉浸在一种酸楚之中的,特别是东市,几乎以孙家食舍为中心,方圆千米以内的地方,都可以闻到那种酸爽的醋味和那独特的鱼香。
至于孙家食舍内,显然已经不再是几十人吸食冷淘的景象了,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西湖醋鱼”的身影。
有得吃的,一边忍受着那种酸爽,一边享受着品尝美食的喜悦,而没得吃的,便只能眼巴巴看着那众生的表情,独自暗伤,为何自己没舍得花那几百文钱。
因为,孙家食舍的面积有限,杨慕言他们那些人,除了她和阿史那卓别进来了之外,其他人都是还在外面的马车上等着。
“喂,什么时候能到我们,都饿死了。”
杨慕言有些不耐烦的冲着后厨内的杨萧等人喊道。
张嫂一边收拾着手中的鱼,一边回答。
“小姑娘,你那鱼是最后一条,估计还得半个时辰,就先等一等吧。”
杨慕言一听还得半个时辰,顿时便有些怒了,要知道他们本就急着进城,现在还要在这里耽搁一个时辰,于是又拿出了五两银子。
“大嫂,能不能先给我们来一份,还有那三十碗冷淘,我这外面的兄弟们还饿着呢,这个多的钱就算我打赏给你们的了。”
张嫂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要知道三十碗冷淘加一起也不过三贯钱,加上那“西湖醋鱼”最多也就四贯钱,一两银子都不到。
可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