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界点来了(2/2)
院掉落的乳牙。驿站遇刺时包扎的伤口。
青山寺的久别重逢。
假山深处的丢人之事。
以及,瘦西湖畔的泛舟同游。
小姑娘八岁了。
自古男女七岁不同席,八岁不小了。
等她十四及笄,他也不过二十又三而已。
若那时…
罢了,日后再说吧。
小姑娘还小,未必懂得男女之情,保不准以后就后悔了。
或者根本没有这层意思,只是表现一番亲近。
他何必庸人自扰。
闲适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一恍已是桂月。
秦二老爷昨日来了一趟,请老太爷回京过中秋,被老爷子拒绝了。晏初见老太爷神情严肃,虽不明所以,却也没有多劝。
越是临近中秋,老太爷越是凝重,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而到了中秋这月,反倒平静下来,拉了她下棋。
晏初不善谋略,最不耐烦下棋,偏偏老爷子一步一步地盯着她不让她偷懒。别看她平常和老爷子打打闹闹的,这会还是有些怵的。
“有些事本无需告知你,但你毕竟身为公主。”他顿了顿,“京城今日会出事,但胜算却不大。”
杨氏一族没有斩草除根,又听闻流放的男丁失踪了几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若是杨家人与宛贵妃张家一脉勾结,今日之乱未必能够大获全胜,
可是帝后二人等不得了。
圣上前年春狩时受的旧伤又复发,加上早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旧疾…
只是还瞒着天下人罢了。
晏初捏着棋子有些不知所措,没由来地一阵心慌。
秦老太爷没有说的是,他收到一则密谕:事成,迎晏初公主回宫。若败,那从此世间再无晏初,只有秦初。
两人都心绪不宁地过了几日,等到了快马加鞭而至的沈砚。
听下人说,沈大人一进山庄便直奔老太爷处。
晏初忽然有些焦虑,在房里转了好几圈,终于忍不住了。
“走,我们去找老太爷。”
山庄占地很大,晏初到的时候他们已经谈完。两人并排跪在厅堂中央。
当年秦老太爷初入内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与太子一同查访江南盐案。
“这山庄风景极好,待秦大人年纪大了,孤便将它赏给秦大人。”
“嗯,再赐个名…就叫揽月山庄,卿以为如何?”
后来,太子登基,果然赏了他,还有那块挂在厅堂的揽月二字。
“中秋宫宴,圣上遇刺驾崩,留遗诏令太子登基,封三皇子为皇太弟。”
沈砚不敢回头看她的表情,甚至闭上了眼。
晏初忽然感觉眼前一阵天旋地转。
按理,她与帝后相处并不多,但因为血缘连系,心口似是被剜去了一块。为人子女的丧父之痛,涌上心头。
沈砚本不愿说的,是秦老太爷讲了:“她是皇家公主,但以后皆是我秦家孙女,不管哪一样身份,她都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
“她的确可以无忧无虑的长大,但以后再从旁人口中知道此事,她将如何?”
“八岁了,不小了,可以知事了。”
“养在温室的娇花,如何能够骄傲?”
她是姜晏初啊。
姜家人,历来倔强不屈百折不挠,历来不会做那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柔弱的玩意儿。
晏初却是愣怔原地。
两行滚烫的泪涌出那双纯粹的杏眼。
“那母后如何?”
沈砚看着泪流满面的小姑娘有些不忍。
“皇后娘娘情深义重,追随先帝而去。”
这一场争斗,输了十之七八,若非三皇子实在年幼,怕是要一败涂地。
镇国公张家把持着兵权,联合了襄阳王旧部,实在欺人过甚。
只有一桩不幸中的万幸之事,是宛贵妃中毒身亡。而宫里那位假“晏初公主”,也一直没被识破。
沈砚接到的消息是帝后仙逝,“晏初公主”悲痛万分,自请带发清修,为兄长和天子子民祈福。
也就是说,小姑娘还有机会会回到宫中做回公主的。
是晏初这会的脑子里却没有想这些。
她只知道自己如今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了。
“秦爷爷,沈大人。”
“我想回京城。”
她喃喃地道,目光却是十分坚定。
秦老爷子皱眉:“此时京中凶险,公主千金之躯,万万不能立于危墙之下。”
晏初苦笑:“哪还是什么公主?云隐寺里头清修的那位才是姜晏初,而我,是秦家长房的秦初啊。”
沈砚有些震惊:她怎的知晓?
晏初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素云素月虽是秦夫人予我,却是母亲准备的。及不上暗卫,但打探几个消息还是可以的。”
沈砚深思片刻:“回京之事莫要想了,只允你带信一封。”
新帝登基,朝廷命官是必须要回京的。
晏初想了想:“那便请沈大人同我大姐夫问个好吧,报个平安。就说,我很好。”
如果没有那已经浸湿了前襟的泪水,那句“我很好”,会更有说服力一些。
沈砚终是不忍心,走上前揽住了小姑娘。
“难受便大声哭出来吧。”
这般无声垂泪的模样,让他的心疼得快揪在一起了。
秦老爷子看着一头埋在沈砚胸口的晏初,历尽沧桑的眼也慢慢湿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