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皇帝培养手册》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皇帝培养手册 () >> 第1171 治蜀3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31981/

第1171 治蜀3(1/2)

金珏制定并在益州境内,三巴三蜀地区已经开始施行的新的‘度量衡制度’,其中,主要更改替代的目标,只是其中的‘衡’。

所谓‘度量衡’,

其中,‘度’,指的是计量长度的器具,在汉代,计量的单位有分,寸、尺、丈、引,被成为‘五度’,其之间进位关系是十进位。

‘量’,指的是计量容积的器皿,在汉代,计量的单位有龠、合、升、斗、斛,被称之为‘五量’,一合为二龠,除此之外,剩余的也全都是十进位。

‘衡’,指的是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计量的单位有铢、两、斤、钧、石,被称之为‘五权’,五权之间的进位关系,完全是无序的。

正是因为五权之间相互进位关系无序,古代人也许习惯了,但是,金珏自己就是一直都不习惯,故而,他才会用自己的方法,在益州境内强力推行。

金珏实施的新‘五权’,具体为钱、两、斤、钧、石。

在此,金珏并没有将‘五权’做太多的变动,只是将铢换成了钱。

新五权之间的进位就是十进位,一钱指的就是一枚标准的五铢钱的重量,即,一钱等于五铢。在汉代,一株的重量大约是0.65克左右,故而,因为一钱的重量,大约在3.5克到4克之间(这里指的是标准的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上林五铢钱)。

金珏这里,姑且将一枚五铢钱的重量就按3.5克就算,因此,新五权换算到后世的重量分别为:

1两=10钱=35克,

1斤=350克,

1钧=3500克,

1石=35000克。

在秦汉时期,1石=4钧=120斤。一斤大约为258.24克,那么一石就大概有31公斤。而金珏更改过好的一石的具体重量则变成了35公斤。如此换算下来,虽然金珏更改了无权之间的进位制,但是,也只是将一石的实际重量提到了4公斤。

尤其是要注意的是,五量中的‘斛’在汉代,极有可能读作‘dan’,也因此,在有得时候,‘斛’也会被写作‘石’,就比如,两汉时期,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太守是两千石,县令或者县长从千石到几百石不等,诸如此类。

金珏如此强力推行,先开始,在民间的确是造成了非常大的不便,这是金珏早就已经预料到的一件事。

不过,金珏正是通过三金铺和惠民医馆将更改新的度量衡,不,应该确切的说,是更改新五权政令,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居然真的潜移默化地将这个新政令成功地推行了下去,逐渐开始被民众所接受。

在汉代,一斗粮食相当于现在的12~13.5斤左右。就比如,后世有学者通过研究和测量,在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

在金珏看来,这位学者的脑子首先就有问题,汉代石和斛相同,那么,一石就应该是十斗,如果一斗粟是13.5斤的话,那么,一石粟就应该是135斤才对。

因为测量手段的匮乏,金珏暂时,恐怕是在这个时空里永久无法在官府收取田赋的时候,用五权替代五量。

不过,在三金铺中贩卖的所有商品,却已经全都用新五权进行计量了。

一般老百姓最常用到的计量单位,就是两、斤和钧。

就比如现在,孙乾昨天晚上和周群秉烛夜谈了几乎一整夜,在听说金珏修改了‘新五权’和‘四金铺’之后,自然是非常好奇的。

因此,周群顶不住一夜未睡的困乏,自己回家休息去了,可孙乾却极度兴奋地向客栈的老板借了一身蜀中普通儒生的衣服换上,在吃过早饭之后,便一个人兴冲冲赶往了所谓‘四金铺’当中的‘常平粮铺’。

这间客栈的老板就是中年儒生,却是周群的本家叔叔,名叫周兴,与益州境内大多数儒生不同,周兴是个通儒,也就是如同西汉的叔孙通一样,他对金珏执政益州以来实施的各项新政,所持的态度是极为欢迎和拥戴的,在他看来,能够让益州的老百姓吃上饱饭,穿上暖衣,新政就是成功的。

至于金珏从益州世家和地方上大中地主手中夺走了大量的土地,在周群看来,其实,金珏对于蜀郡张家主动献土的处置,等于就是给了那些被夺走土地之人一个出路——经商。

除了官府专买专卖的几类商品之外,益州的世家和地方上的大中地主们,完全可以用土地换来的金钱去经商。要知道,金珏给张家的只是被已经被一分为二的键为郡的蜀锦专卖专卖权,益州境内真正蜀锦的产地自然是蜀郡。

而因为周群的关系,阆中周家不但拿到了阆中县蜀锦的专卖专卖权,居然还拿到了新都县的,

这其实就是金珏在酬谢周群当初在阆中县之战中,暗中派人帮助傅彤稳定住阆中县的局势,并将家中一半的存粮送给傅彤作为军粮之功。

这件事,周群和周兴都并未想孙乾提起过,是后来他在一个非常意外的情况下,得知这一情况的。

昨天晚上,孙乾问起过,金珏为何将三金铺都以‘常平’两字而命名,周群给出的回答却异常的简单,百姓们熟悉。

没错,一定到‘常平’二字,普通老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就是常平仓无疑,即便在东汉,尤其是中后期,即便朝廷在地方上设立了常平仓,这种原本用来惠民的政策,却也全都沦为了与当地世家、大中地主和大中商人们相互勾结的贪官污吏们用来牟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一个政策的好坏,关键还要

状态提示: 第1171 治蜀3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