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史慈(1/2)
守城兵卒油盐不进,再加上母亲的劝阻,那个年轻人也不再坚持,牵着马就准备离开城门,另觅过夜之所。
但是走到袁熙身旁时,却被他伸手拦了下来,并且问道:“阁下应该是准备进城吧?”
那人瞥了袁熙一眼,见他气度不凡,带的人也多,立马就警惕起来,答道:“不错,莫非你有办法能叫开城门?”
“叫不叫得开还不一定,不过可以试一试,在下袁熙,不知阁下姓甚名谁?”袁熙躬身抱拳一礼。
那人也连忙回礼道:“在下东莱黄县太史慈,领家母前来章武求医,若能得袁君叫开城门,不胜感激!”
袁熙大惊失色:“你就是太史慈?”
太史慈不知他为何脸色骤变,凝眉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下就是太史慈,莫非袁君听过我的名字?”
袁熙赶紧收敛情绪,他可不想给太史慈留下一个不成熟的印象,点头道:“在下确实有所耳闻,听说东莱黄县有一个人弓马熟练,箭法精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的神射手,叫做太史慈,不会就是阁下吧?”
太史慈道:“一点浅陋的技艺,没想到还传入袁君的耳中,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袁熙看向太史慈,当真是十分满意,他可是能和江东小霸王孙策一决高下的人,一身实力足以位列三国名将之属。没想到他竟还如此谦虚,当真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人才。
袁熙是越看越喜欢,可是他十分明白,任何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心高气傲之辈。犹记得《三国演义》之中,他曾为救恩人孔融,孤身杀出重围前往平原郡向刘备借兵,正是感念孔融多次救助他的母亲。
想到这里,袁熙指着马车道:“车内应该是令堂吧,虽然天气已经渐渐暖和,但是夜里还是寒凉,老人家恐怕难以承受,我这就设法叫开城门。”
见提及母亲,太史慈果然恭敬许多,忙道:“家母本就疾病缠身,一路舟车劳顿,我正是担心这一点,才跟城头戍兵吵了起来。若是袁君真的能叫开城门,在下日后定当厚报!”
“不用不用!”袁熙连忙摆手:“忠孝之人本就受人尊重,我施以援手乃是敬重你的孝心,可不是为了你的厚报!”
袁熙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心里恨不能太史慈立马能够“以身相许”,当然,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与章武令荀谌是老相识了,想来叫开城门还不成问题。”袁熙说着话,从腰间取下一块玉珏。
接着,又向身后杨豹要来一支羽箭,将玉珏绑在箭上道:“这块玉荀令君是见过的,只要让守城士兵带去见他,必然能叫开城门。阁下是不是露一手,将这枚玉珏射到城头上?”
太史慈笑道:“袁君就别阁下阁下的称呼我了,若是不嫌弃的话,叫我一声子义(太史慈字)就好!至于射箭算得上是我的看家本领,自然没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袁熙将羽箭递给他,转身又对杨豹道:“杨豹,你将你的橡木弓借字义使使!”
杨豹将长弓递到太史慈手中,但是脸上明显的写着几个字,就是“不服气”!不过他也明白袁熙是存心试探太史慈,并未从中作梗。
袁熙是知道杨豹箭术的,不过人家太史慈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神射手,不知道又能给他带来怎样的震撼。
太史慈拿着橡木弓掂了掂,又拉了拉弓弦,笑道:“好弓,足足两石,一般人怕是开不动。看来袁君身旁的这位兄弟也是同道中人啊!”
袁熙故意激他,傲然道:“确实,三箭连珠,百发百中,也是看家的本事!”
太史慈指着城头道:“不知袁君看到那根旗杆没有?”
袁熙顺势看去,只是一根极为普通的旗杆,只比寻常枪杆粗一点点,上方的“荀”字旗还在迎风招展。
见袁熙点头,太史慈就开始张弓搭箭,整个人都意气风发起来,谁知此时马车内的老夫人却发话了。
“子义,你都是三十岁的人了,还喜欢在人前卖弄,什么时候能长得大哦!”
只见太史慈瞬间如水淋了的小鹌鹑,刚才那点儿张扬的气势眨眼间就没了踪影,看得出来,他对他的老母亲是又敬又怕。
袁熙走到马车旁边,冲着车内行了一礼道:“老夫人且听在下一言,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弄得跟小老头一样呆板严肃,多无聊啊!有本事的人不展现出来,谁人能知道呢?只有那些没本事却硬冲有本事的人,才叫卖弄!我看字义兄是个有本事的人,必定不是池中之物,终归有飞黄腾达,将一身本事展现出来的一天。”
这年头有多少有能力的人,却被一个“孝”字给困住了,比如徐庶徐元直。袁熙还真的有些怕太史慈的母亲会成为他的枷锁,一员名将如果被这样绑缚住手脚,当真是人生一大憾事。
老夫人愣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罢罢罢,你们年轻人的事,我这个老婆子不管了。不过有一点我还是得说,子义这一生只能走堂堂正路,歪门邪路万万不可想的!”
袁熙闻言心中一凛,这个老夫人当真是个明白人啊,太史慈还没看出他的心思来,没想到这个老夫人已经知道他心中所想了,当即再拜道:“老夫人教训的是,在下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即便做不了一个锄强扶弱的英雄豪杰,至少也不能做一个欺压良善的败类。”
太史慈见母亲不在阻难,张弓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