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改革三(3/4)
策略,恐怕在您心中,早已认定,官家绝不敢动天雄军一根寒毛。那在下就先问王爷几个问题。是您的天雄军实力强,还是中央禁军的实力强?”“自然是禁军的实力强。”
“是皇帝的圣旨大,还是您对天雄军的军令大?”
“这个嘛,圣旨虽大,但只要老夫还在,天雄军自然要先听老夫的号令!”作为一个老牌军阀,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那么,假如皇帝以北征的名义,下旨调动天雄军主力北上,您能拒不受命吗?”
“恐怕,不能!”
“等皇帝调开了天雄军主力,然后用后续的禁军接管整个河朔,您敢公开反抗吗?到那时候,您还能有反抗的能力吗?”
符彦卿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他想了想,颓然道:“不能。”
“一旦失去了河朔,天雄军就等于失去了根基,您手下的那些将领,是会选择投靠朝廷,还是会对您一直保持忠诚?”
在五代谈忠诚,那是纯属扯蛋!于是,符彦卿不再说话了。
“等您没了军队,您的那些儿孙们,还敢起兵对抗朝廷吗?”
“他们不敢!”自己都他吗不敢,儿孙辈是些什么材料,符彦卿再清楚不过了。
“您是天下有数的超级强藩,天雄军又是牙军中的第一等强军,连您都抵挡不住朝廷削藩的计策,那其他藩镇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只要真正掌握了禁军,再辅以朝廷的大义名分,挨个剪除藩镇,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张先生道:“太祖、世宗,都是一代人杰。他们当然也想铲除地方势力,之所以没有大力削藩,那是因为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太祖是割据势力起家,他坐上皇位,本身有一定的侥幸成分。论实力,当时他并不必您强太多,光是拉拢各方势力,巩固地位,就耗去了他大半的精力。那时候他若是敢提出削藩,恐怕连皇位都保不住!而世宗上位,就更加不容易了。张永德,李重进,都是太祖的亲戚,也是世宗的竞争对手。世宗皇帝吃亏在对军队势力掌控不够,禁军中想要拥立李、张二人的,竟然占了绝大多数。世宗刚一接位,就不断亲征,也是为了掌控禁军。而这个过程,就花去了他数年功夫!等他终于把各派势力整合的差不多了,自己却又染病,英年早逝。所以,这削藩之事,才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拖了下来!但是,不要忘记,现在的大周,已经立国十年,在两代英主的励精图治下,已经初步具备了削藩的基础。也就是说,削藩的条件已经开始转向成熟。藩镇,是长在帝国身上的脓疮,以小皇帝的眼光,自然不难明白藩镇的危害。他想要一统天下,先得集中国力,而藩镇权利太重,显然和他的主张背道而驰。官家有统一天下的意志,削藩就势在必行!”
符彦卿皱眉道:“就是朝廷要削藩,也该先捡软柿子去捏,这么一上来就拿老夫下口,他也真不怕蹦坏了牙齿!”
张先生道:“王爷说得有理,官家在此事上,似乎有些操之过急。我观他对付赵逆的各种布置,其实是个极有耐心之人,何以突然变得急躁,我也是大惑不解的。他现在才刚八岁,有的是时间。就是用十年来慢慢做准备,也可从从容容的灭掉周边各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偏偏选择了兵行险着,甚至不惜刺激您起兵反叛,仿佛是想用三五年时间,就毕其功于一役一般。这么着急,实在有点不合常理。”
符彦卿又道:“那依先生之见,本王该如何应对?”
张先生道:“官家心怀天下,势必要削藩集权,而中央要集权,收回财政,只是其中的一环。接下来,朝廷恐怕还要插手人事,等各级地方官,都换成了朝廷的人,藩镇的威胁也就小了。再下一步,才是夺取地方的兵权。而地方藩镇,肯定不甘心拱手让出权利,一旦有出头鸟跳出来,官家必然给这些藩镇雷霆一击。杀鸡儆猴之下,还有多少藩镇敢负隅顽抗?到那时候,天下藩镇,只怕一多半都要选择归顺朝廷!我为王爷献上四策,王爷您姑且一听。上策,干干脆脆交出投名状,皇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符家绑到朝廷的战车上去。如此一来,就算日后没了权柄,您仍能保住王爵,子孙后代也能长享富贵。中策,保持沉默,坐观成败,在名义上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的朝廷政策。朝廷考虑到您外戚的身份,以及北边复杂的军情,十有**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会一开始就拿您开刀。等到朝廷和藩镇们分出了胜负,您再根据那时的情况做选择。不过,到那时候,王爵多半是保不住了,但也还不失一个公侯之位。下策,就是主动起兵,同时联络天下藩镇,一起对抗朝廷。运气好的话,也可能位登九五,朝南而坐,退一步,或许能保持割据的地位。但请恕在下直言,以一隅抗全国,我认为还是兵败的可能性最大!而下下之策,就是消极抵抗!一面反对朝廷的削藩政策,一面却又按兵不动,这算是闭目等死吧!”
符彦卿思忖良久,方叹息道:“先生分析的很是!太后信中,也再三劝我归顺朝廷。但兹事体大,本王不能不为天雄军上下多做些考虑。这样吧,我还是选中策,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好!”
张先生似乎早就料定了符彦卿的选择,对此也不以为意,转而又道:“其实事情还远没到逼您做决断的时候,再多看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