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群众看得清楚(1/2)
随心回到塘湾街,见街上的行人又变得稀少了,店铺门前可形容为门可罗雀,清楚一早来上街买东西的社员们已经赶回家去搞“双抢”。现在提篮子在街面上买菜的,是个别起得晚的街上居民。
到了街上的集体饭店,随心停车吃饭。
“小陈,我说怎么不见你呢?才来啊。”薛世人迎着随心笑道。
“去我朱何村干爸家了。薛叔,来两根油条,两个油果子,一个包子,两碗豆腐脑。”随心瞧了的,豆腐脑还有一小半没卖完,就担心豆腐脑卖光了。
付了三角六分,随心马上吃起来,感觉饿了。
“双抢”一忙,包饺子的事也推后了,看来,至少得在家里吃起来,上世流行“好吃不过饺子”的话,这话是相对北方人说的,这话后面的半句不知也是否有地域性,饺子是北方人最喜爱的主食,每逢过年过节、迎亲待友,饺子都是“主角”!因此有“好吃不过饺子”的民间俗语。
饺子做法简单、方便,上世里,南方人偶尔也当一顿主食,不过该炒的菜同样有几个,否则就不象一家人在吃饭,实际上,南方吃这个饺子,就和上桌的“紫苏泥鳅面”性质差不多,只不煮饭而已。自家吃饺子,就这么办。
薛世人坐过来,笑道:“小陈,你的生意比我们还好呢!”
随心笑道:“薛叔,这是运气,我的几个同学今天运气就很好。”
“是的。”薛世人点头,“我今天在李浩东的儿子手上称了只脚鱼,五斤多,他们挣钱得谢你。”
噢!群众的眼睛真还是雪亮的,都知道是我带他们干的。
“薛叙,街上的人怎么不这么干?多少能进几只虾吧?”这个问题让人困惑。
薛世人摇头道:“以前没涨水,有人做过,没多少收获,就没人做了,后来水涨起来,这么深的水,看着都让人害怕,更没人做了,也只有你们父母放心,自己也胆子大,才敢在水里扑腾,我看见你们游过河,就担心你们出事,这水起码有三竹篙深。”
原来如此。
那说明,以前这段河道水生物不太丰富,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修了后,这里水草旺盛了、浮游生物、螺蛳蚌壳多了,水生物才迁移过来、繁殖起来。
“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试一下,那几条打鱼船都被我们抢生意了。”随心笑道。
“你思想好。”薛世人表扬随心一句,“你们也没抢他们生意,熟人还是订他们的鱼,他们才一两斤重的鱼,买了好做菜。”
“这才好。”随心暗道,同学薛以文的爸爸薛为民专在河里溜挂鱼的,让他不好做生意就不好意思啦。不过这有个信息,上街买鱼的部分人喜欢小鱼些,好省些钱,这个事,自己是知道的,只不过如今是卖方市场,不必太关注。
随心笑着点头。
和薛世人又闲聊几句,早饭就吃完了,告辞走人。
现在是点过十分,粮店开门了,先去买桶十斤装的议价茶籽油,议价茶籽油是二块五一斤。
家里人都喜欢吃茶籽油做的菜,觉得菜籽油的味道不好闻,只是山上的油籽树产量不稳定,有些年,树上的茶籽花明明开得鲜艳,可结的茶籽反而少,当年菜籽油的产量就低了,所以,农民种植油菜,是必要的补充,而到后世,茶籽油更加少了,其它品种的食用油当道,甚至有了玉米、大豆的转基油食用油。而转基油食品之争,到上世随心遇上车祸,仍不能确定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
街上的店铺都早已打开,塘湾街进入新的一天,但最热闹的时间段已过去,只有“双抢”结束了,街上才会恢复以前四平稳的状态,整天有稀稀拉拉的上街购货卖物。
路过刘惠家和李青川、蒋坤家门时,随心见到李青川的奶奶和蒋坤的爷爷奶奶,都是礼貌地打招呼,一般不下车,至于刘老板他们这些熟人,打个招呼,或点点头就行了,反正随心是个标准的上世所说的最讲“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人。所以,从饭店到街心,经过刘得胜老板再到刘惠家这处,随心点了无数头,付出了无数张笑脸,打了无数个招呼,总算走完塘湾街。
随心深切感到自己已经成了塘湾街的名人,几乎人人向自己露笑脸,自己只得连忙点头哈腰互动,视而不见自己可做不来,真做了,只怕讨伐声也会铺天盖地而来,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唉!当名人累,只是自己立志要做个改变家乡面貌的人,这种情况将会更盛吧。随心想,有钱有势,这势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别人羡慕你有钱,自然地让自身处于弱势,于是,有钱人的气势也就自然地升张起来。
骑出街尾,随心就见左边自己的码头上停下了一条船。
这船当然是贺玉兰的,是靠上码头的第一条船,自己都还没靠呢。
左边有船,右边没车,金矿的人没到。
随心骑近,只见船的缆绳系在了缆绳桩上,船的甲板比码头稍高一两公分,基本持平,这是自己要的效果,码头高了,上下船不方便,而且,全世界的码头都是比船的甲板低,嗯,要跟“国际接轨”。
西瓜还在船上,两舱,有不少,对一个有四百多名正式职工的矿企来说,这点西瓜是真不够,拉回去绝对紧俏,何况这西瓜还特好吃,搞不好,还会引起n。
家里传出小舟舟的“咯咯”笑声,家里有小孩,尤其是个可爱小女孩,那欢乐气氛,要上个档次。
太阳高了,行道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