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九州离乱李继朱?(四)(3/3)
景了。除此之外,为了表示自己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也是尊重读书人的,在牛金星的倡议之下。大顺朝廷也像模像样的在西安搞起来了开科取士。
其目的说是搜罗人才担任各级官员,但是,在牛金星看来,此举却是与伍兴的秦法学堂系地方官员分庭抗礼的一个好手段,也是唯一的手段!
由礼政府“设科目试士,宁绍先充考官,用《定鼎长安赋》为题,拔扶风举人张文熙为第一”,中式者授以府、州、县官。虽然不曾有管理政务的实权,但是也打破了由秦法学堂一统天下的局面。
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都让大明朝廷的官员们拿不定主意,到底是顺天应人的准备迎接新朝廷,还是奉天讨逆。跟着眼前的崇祯皇帝把李闯逆贼剿灭?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怕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朝堂上,左都御史李邦华,正在和给事中光时亨一搭一档一唱一和的同皇帝崇祯唱着对台戏,反对崇祯准备采纳李守汉提出的南下主张,对于李守汉提出的南迁主张。光时亨认为和之前李明睿提出的主张一样,都是歪理邪说。并且从衣服袍袖之中取出了早已写好的题本,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勋贵的面声言要弹劾梁国公李守汉,“为国除此奸邪之徒!”
此言一出,便是在皇极殿上站班的大汉将军们都用一种看傻瓜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给事中。你凭着一张奏本就能为国除此奸邪了?那你既然有这个本事,为啥不去山海关对付辽贼呢?为啥不去山西隔着黄河去先把李闯解决了呢?光是在这皇极殿上耍嘴皮子算是什么本事?
在武官队伍当中的谈奇瑞与罗明祖两个人更是抱着笏板都快要笑抽了。如果不是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上不能做出些过头的举动来,只怕这二位会捧腹大笑。
“主张南迁之人甚多,俱是一样邪说,如何却只参梁国公,何也?显是朋党,姑且不究。”气急败坏的朱由检努力的压制着自己的情绪,控制着想把眼前这个家伙拉出去杖毙的冲动。
“如今京师内备外援,一无足恃,恃者惟都城崇墉耳。”崇祯从牙缝里迸出这句实话,为自己的南迁主张做着最后的努力。
“方今国势杌陧,人心危疑,皇上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兆民父母,则当抚兆民;为陵庙主鬯,则当卫陵庙;而周平、宋高之陋计,非所宜闻。”但是,光时亨毫不犹豫的用更加义正辞严的说辞把崇祯虚弱苍白的努力反击下去。
什么意思呢?用人话来说就是,皇上,别人都能走,你不能走,你们家祖坟在这,你要想保住你家祖坟,你就得待在这儿。你要是走了,你就是跟周平王、宋高宗一样的货色!
“臣今日冒死进谏。原本便是知晓触怒龙颜之雷霆大祸。但是,在皇上惟有坚持效死勿去之义。”骂完了崇祯之后更是补上了一句,“我知道我说完这话之后你憋着收拾我。但是,我要是不说这话,就不够个忠臣。剩下的事你瞧着办。”
“臣附议!”唯恐崇祯不够恶心,朝中嘴炮领袖、左都御史李邦华站出来对光时亨的行为表示支持。“皇上自然应该守社稷。当年成祖便是以天子之尊亲身守边,以静胡尘。陛下可命太子殿下往南京去监国,同时分封定王和永王于东南太平、宁国等府。”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先生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
李邦华的主意立刻被崇祯给彻底否决了。
让太子朱慈烺到南京去监国,这是完全不符合朱由检心意的。因为如果实行这个办法,朱由检自己仍然逃不了命;即便有如天之福,勤王兵及时赶到,守住了京师,太子监国南京,说不定会重演唐肃宗灵武登基的旧戏。
到那时,他朱由检可比从成都返回长安在凤翔封了甲兵的李隆基还要惨。
“陛下,可先令太子先期抚军南京,召集江南军马集结待命,于江北迎候圣驾可也!”首辅陈演也出来帮腔,试图从中间和稀泥。让太子朱慈烺早点到南京去。
只要太子到了南京,他们就有把握让他成为一代贤明君主。他们的用意很明确,表面上是避免覆巢之下无完卵,即便北京被大顺军占领,朱由检的儿子还可以在南京继承大统。
“先生们不说,朕倒是差点想不起来了。”崇祯脸上的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为了太子南下监国之事,也为了奖励将士,激励功臣。大伴,由司礼监与内阁一道拟制旨意,立刻明发天下。署理总督山东、登莱等处兵马钱粮事,台湾兵备道、梁国公世子李华宇忠心为国,勤勉有加,朕心甚慰。着加封为临清侯,总领江北各路军马!”(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
ps: 月票!订阅!你们都在哪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