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岔道城(2/3)
于山脊之上,东低西高,成u字形,在东门相遇。而作为居庸关外围据点,整个八达岭防御体系重要一环的岔道城,更是横亘在大顺军队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关口。
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岔道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间略鼓,两端略缩依山势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整个城东西510米,南北宽185米,为船形。全城总占地面积约8.3万平方米,城墙高8.5米,由石条城砖、石灰、泥土筑成。城上设有马道,外侧宇墙设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墙有烽火台2座。城墙的建造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内夯土,外用石块加白灰砌筑,晚期又在原城墙外用条石和砖砌筑。
这处处关隘都是修建的如此坚固,又都是择险而建,端得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倘或是再有一个类似于周遇吉那样坚守不退的人物,大顺军这一路千里而来,难道要在这八达岭下折损无数兵马吗?
见众人面对这座雄关险阻皆是面有忧色,杜勋却是呲牙一笑。
“皇上,各位侯爷、大人,此处关隘虽然说险峻异常,但是却也并非不破之城。据奴婢所知,便是崇祯朝以来,这座用来防范北方虏骑的城关便被奴贼攻破过。”
杜勋说的,便是崇祯九年那次居庸关失守。
崇祯九年七月初,清兵入寇,一路攻取独石口,一路攻取喜峰口。
清兵入喜峰口,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激众往御,不敌,退保昌平。十日,昌平被围,王肇坤与守陵太监王希忠,总兵官巢丕昌,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佐分门守御。
十六日上午,居庸关从内侧被攻破,十六日晚,昌平两千朵颜蒙古兵作为内应,引清兵入城,巡关御史王肇坤战死,同时战死的,还有户部主事王一桂,保定通判王禹佐,守陵太监王希忠,判官胡惟忠、吏目郭永、学正解怀亮、训导常时光、守备咸贞吉等人。
总兵巢丕昌出降,清兵焚天寿山德陵。
“守岔道,所以守八达岭;守八达岭所以守居庸关;守居庸关所以守京师。”听完了杜勋这通详细的介绍,李岩在马上若有所思。
“陛下,臣父子自归顺以来,蒙陛下天恩,封官进爵,但是却无尺寸之功。实在是汗颜得紧!如蒙陛下恩准,臣父子愿领本部人马,攻取岔道城来献!为陛下入主京师扫清道路!”文水伯陈永福提缰催马而出,在李自成驾前请战。
“也好!往日之知道爱卿善守,今日却不妨见识一下爱卿之攻!”对于陈永福等前明官军这些降将,李自成向来是恩遇抚慰有加,但是当真是到了打硬仗的时候,李自成却不敢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可用可靠实力。
今日却见陈永福父子主动请战,去攻打眼前这座横亘在山间险道上的关口,确实是令李自成颇为欣喜。
“爱卿却是要小心。此处山间崎岖狭窄,大队人马施展不开,人马上去的少了,未免为明贼所乘。还是要多多的想些法子才是!”
“多谢陛下!此间山间小堡,又有几何兵马?!臣去去就回!”
陈永福、陈德父子各自跳上战马领着本部数千精锐跃出大队,沿着山间道路直奔岔道城而去。
往岔道城的路上,山坡、沟底,星星点点的散落着几户人家。知道要打大仗,要有大队人马过境,胆子小的住户早已赶着牲口,背着粮食,收拾了细软衣服,把粗笨应用之物掩埋好,拉家带口的躲进深山之中。胆子大的,也是用石块砌死了大门,躲在门后观察着眼前这一幕即将是令大明天翻地覆的景象。
越过了南口村,沿着狭窄崎岖的四十里长的关沟,陈德催马在前,领着百余名精锐骑兵飞速而来。新换的马蹄铁敲打在山沟里的石头上,转瞬间便有偶尔几点火星一闪即逝。望着两侧山头上的密林荒草,陈德不时的提醒手下人,“警醒些!别中了别人的埋伏!”
随着陈德的口令,这百余骑兵渐渐的在关沟内拉开了长长的队形,头尾上长达三里有余。便是有埋伏,也只能伤及一部,不会伤了元气。
为首的斥候在马上已经可以看到隐约的沟口,看到在沟口后面的那座堡垒随着马匹的奔跑条约也是在不停的起伏不定。
但是,沟口的景象却是让斥候为之精神一振!
沟口处聚集着一大群人!
“少伯爷!沟口有人!娘的!这群明贼果然是胆子不小,居然还敢列阵迎战?!”
陈德勒住了马头,远远的望过去,虽然有望远镜的帮助,但是在镜头里也只能看到沟口那里聚集着一大群人。为了以防万一,他勒住马缰绳,等候后面的骑兵跟上来。
“全体下马,整理甲胄兵器!”发布了这道命令,陈德便是径自跳下马来,将挂在马鞍上的长刀、步弓、火铳等物一一摘下来查看一番,更是将箭囊打开,检点一番里面的箭矢。做完了这一切,他满意的点点头,招手唤过一名心腹亲兵。
“你马上到伯爷那里去,将这里的情形告知伯爷,就说我打算击破拦阻之敌,冲到岔道城下,请他老人家督率大队人马火速前来!”
送走了报信的亲兵,陈德又命令手下人吃了些干肉饼子,稍稍给战马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