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扫尽江南钱!(2/3)
那名有着一双碧绿眸子,长腿细腰的波斯胡姬,却是一时想不起该是哪一枚图章。“‘万事不如杯在手’的那一个!”朱由崧有些气急败坏了。看他的神色,若是那侍女再搞不清楚状况,只怕他会一脚踢过去,然后自己去书案上取了那枚闲章过来。
“陛下,印章之事不急,以臣所见,还是先定个户头名字比较好。”
“也好!就听老马的!爵帅,你看,朕的户头,该是什么名字好些呢?”
“陛下,大体上钱庄、银号的存款户头,都是以本主的姓名、堂号有关。但是,陛下情形又有不同。以臣之愚见,陛下不妨开设两个户头,其一曰‘四海记’,寓意为天子富有四海,又有四海升平之意,用于储存陛下之全部款项。其二曰‘泰记’。用于陛下所存款项之利息,该笔款项,陛下可用于日常零星用度。四海记之本金,待日后收复京师,还于旧都之时,陛下可用于修葺宫殿,兴修园林。”
“这个‘泰记’,可有什么说法?”朱由崧已经进入了技术层面来思考问题了。
“陛下,您的名讳当中,有个山字,然山字不雅,臣斗胆,将泰山之泰为陛下引用。国泰民安,稳如泰山之意。”
谁说李守汉向来骄横跋扈?马士英心中吐槽不断!看着几句话便说得朱由崧眉花眼笑的样子,心里不由得一阵阵的泛起了酸意。
“老马,内阁的银子,也是如是办理,由你直接掌握。存在南中银行之中。不过,这利息嘛,自然不能同陛下的相比了,至多是半分。你回头让人将户头、印鉴图样送到某家的幕府之中,自然有人接头办理此事。”
翌日,朝会上,马士英代表内阁奏报,催缴各地积欠粮款之事,为了加快进度,降低消耗,提出了变通办法。也就是允许欠缴户购买粮米契约后便视作缴纳以完成。
“如此甚好,既不扰民,又能让朝廷在短时间内府库充盈。准了!速速去办!”
同时,马首辅代内阁提出条陈,准备在朝廷目前全境内三个月废止使用之前的货币,各种各样的金银形制,什么官宝、马蹄宝、元丝、台州锭子等等尽数停止流通,全部改为统一的银元和弘光通宝、南中通宝。
随着这两道旨意被内阁通过报纸在眼下的实际控制区域内广为传播,各地的豪强士绅们先是松了一口气,那个动辄便是排枪齐轰,上门抄家的查白地,从此便再也没有来自己家门前的理由。只要咱们拿出白花花的银元,到附近的南中铺子里按照三块半银元一石米的价钱买了那些粮米契约,交到衙门里,咱们从崇祯年间欠的田赋就算是交清了,不用请客吃酒攀交情欠人情,只要有银元就可以!
可是,说到了银元,缙绅们原本欢喜的脸色立刻便沉了下来。如今各处出售粮米契约的商号铺子,虽然态度极好,一手交钱一手给契约。可是,这群蛮子,却是丝毫不知变通,只管眼睛只盯住了那些银元。别的金银,哪怕你是搬出了火炭也似的金子,他们的头也摇得和风车相仿:“咱们要是给了各位老爷方便,咱们自己的这个小买卖就不用开了。上面的大佬们早就有话交代下来,别的都好说,如今咱们只收银元和通宝。还请各位老爷体谅咱们这些苦哈哈的小生意人!”
没办法,缙绅老爷们只能是自己想法子将地窖里藏着的雪花白银弄出来,到左近的银号、当铺里换了银元再来购买这要了命的粮米契约。
但是,欠了大把钱粮田赋银子粮食的士绅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家中存银都拿出去买了粮米契约,他们也要留下些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比如说家里的戏班子、姨太太通房丫头的月钱银子,打制首饰头面缝制四季衣服,几个姨太太已经在耳边聒噪了不少日子,说马上天气就要暖和了,几处皮货庄里那些产自极北苦寒之地的上好批货,也要换季,正好要去采购一番。
所以,地主士绅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于是,他们便将主意打到了贸易商,忍痛将自家存储的茶叶、生丝、桐油、猪鬃、丝绸、瓷器等等一切值钱的、能够换成硬邦邦白花花的银元的货色,拿到南蛮商人的铺子里,进行交易。
“大掌柜的,我用这些货色,换你一张粮米契约如何?”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往常几乎不问价,见到生丝和丝绸等物便立刻满脸堆笑的南中商号掌柜们,脸上却是仿佛刀都砍不进去。
“生丝啊!?丝绸啊?只能打五折收!”
“为啥!?”老爷们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虽然眼下生丝已经不是新丝了,再过几个月,江南各地的新丝就要下来了。可是,就算是要这些南蛮子要杀价,也不能拦腰砍下去一半吧?
“好叫老爷您得知,如今,上海、杭州各处市面上,仓库栈房里,有不少从南边运来的新绸缎马上就要上市了。虽然品相不如您这货色,可是,第一架不住多,人家数量大。据说,抚垦局的大船,一下子就运来了上百条大福船!货色堆得满满的!”
“第二,人家有这么多的货色,价钱还低得很!据说是准备报价只有市面上绸缎的两成!所以,我给您五折的价钱收购,那是看在您的货色确实灵光,再就是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份上!”
“还有啊!您要是手里还存在啥麻布、棉纱、棉布、棉花之类的货色,最好也马上出手。我在上海的师弟来信说,他们最近要上新麻布,价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