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巫族三千人(1/2)
有一件事需要我们深思。
以王轻候为中心的诸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想看到方觉浅站在祭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让她的双手染上三千无辜之人的鲜血,更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看到沐血而立的方觉浅,独自承受那样的罪孽和灾难,无人可依,无处可靠。
他们是那样聪明的人,那样多思之辈,他们有那么多的人脉和资源,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大可以用尽一切道德的不道德的方法,阻止方觉浅主持神祭——不论此事在外人在眼中看来如何不可能,于他们而言,没有不可能。
只要他们想,他们总是可以达到目的,哪怕无所不用其极。
就算长公主殿下与虚谷曾用五千人性命作要挟,要挟方觉浅,但是,那又如何?他们连殷王的谕旨都破得开,又岂会对此要挟而感到束手无措?
他们,只不过是顺势而为,只不过是将计就计。
孟书君送来了三千人不假,但这三千人,并非清陵城奴隶,也非清陵城将士,他们甚至不是清陵城的人。
他们,是巫族之人。
王轻候刚刚得知方觉浅将主持祭神日之时,第一个念头是阻止,不让方觉浅受此劫难,第二个念头,何不反将一军?
这样重大的事,他们自不会瞒着王松予,老人家不来凤台城则已,来了,便是主心骨,便是定海针,便是给年轻人拿主意的长辈和智慧。
那时他们三人坐于公子府的小院里,看一院落雪,籁籁轻声,缓缓动人,三双眼,望穿冬风,望穿薄墙,望穿枯枝承繁雪,望穿寒月惊黑鸦杀。
在那一夜,温酒渐凉,红炉渐熄,有一个计划初现雏形,慢慢圆润,直至天衣无缝。
王松予对王轻候早先埋下的孟书君这粒棋很是满意,老爷子觉得,既然棋埋下了,那便是要拿出来用的,搁置得太久,未免失去意义。
他们向孟书君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去找巫族之人,借用三千人,来凤台城,代替清陵城士兵,为神祭日所用。
孟书君不会拒绝,死道友不死贫道,死巫族之人不死清陵城之人,他没道理觉得这是一项亏本买卖。
巫族之人不会拒绝,只要告诉他们,赶往神祭日的巫族信徒并非赴死,而是赴一场针对神殿的阴谋,他们便会倾力相助。
与那同时发生的事情是,殷安请殷王下令,将迎娶方觉浅。
你说那是一场让人手忙脚乱的阴谋么,不是的,那是他们的机会。
既然殷安帮着将众人视线聚焦在凤台城内,那便是再好不过,他们将更为神不知鬼不觉完成这场狸猫换太子。
来忙碌吧,来算计吧,来与我斗个不死不休不可开交吧,正好,赠予我时间,让我完成这场暗中的替换。
后来,逼婚之事停息,殷朝付出代价,清陵城孟书君应殷朝令,助于若愚击退入侵的巫族,效果显著。
然而真的显著么?
他们之间还有着这样的合作,孟书君真的会对巫族赶尽杀绝么?
或者说,王轻候真的会这么简单地放弃巫族这个大杀器么?真的会依着虚谷所要求的那样,放弃与神殿的斗争,各守本份么?
自然不,巫族的且战且退,每一次认输,都是孟书君的提前通知。
不论于若愚想对巫族何处动手,孟书君都会预先告知,而巫族之人会先行撤退大量人手,只留下少数人作出与于若愚,与孟书君拼命的姿态。
总结便是,巫族一点真正意义上的损失也没有,甚至他们这场撤退也只是战略意义上的撤退,他们知道,在遥远的凤台城,在近在眼前的清陵城,有一只支力量正暗中与他们一起,要对神殿痛下杀手。
巫族,乐见其成,坐享其成。
所以那时说,孟书君拿到越城十方诸候地后,顺着台阶,圆润且有讲究地滚了下来,这里头的这个讲究,说法大着呢。
现在回到巫族送回来的那三千人。
那是三千训练有素的高手,不是什么普通之辈——先前说过,巫族在信徒和规模上似不能与神殿相比,但他们个个都是武功高手。
而且巫族所处之地毒瘴丛生,蛇蚁遍地,随便一朵开得迷人的花,采来都能断人魂。
这样的地方养育出来的人,擅毒擅蛊擅杀人于无形。
于是,那本是应说待死的三千人,便成了三千个不确定因素,谁也不知道,方觉浅会如何用他们,谁也料不准,王家父子在下一手怎样的棋,要让谁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们抬起低垂了许久许久的头,收起了死寂了很久很久的眼神,熊熊火焰照在三千双眼睛中,那是璀璨星光,那是能焚烧一切的强大力量。
空气好似在此处凝固下来,不知情的人们只等着主持神祭的圣使大人一声令下,斩落三千头,解开九玉卦,他们久久地望着方觉浅,眼中殷切狂热的盼望,以及近乎疯狂的痴迷。
便是神殿中人,神色也不同于往日,他们脸上的肃穆,恭敬,平日里鲜难看见。
方觉浅未看这三千人,只望着玉台,手指一一划过玉台上的九道玉牌,一道一停,一停一思。
她在等着合适的时辰,早已过了该下令,该解卦的时刻。
下方的人已经开始有些骚动不安,等着焦急不要紧,反正这场祭神本就不会如他们意,而她所等的人,将会在合适的时辰给予她恰当的信号。
祭神台下面的王轻候,拳头越握越紧,子夜的更漏声一声声响,响得震在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