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祸不单行(1/3)
先帝驾崩七日,皇太子李显已于灵柩前即位,称皇帝。
人下世了,入土为安。埋骨还需桑梓地,朝廷让钦天监看了吉日,定于本月十五日启程回长安。
李治灵柩未动,倒从长安传来消息:昨日,前刑部李侍郎归天了。
刑部侍郎李道裕,那是李彩的外公。
这天,李彩随着五品以上的诰命在宫里哭过一回,要离开,倒被新皇叫去了。
皇帝问:“你是叫深儿吧?”
李彩这几日精神欠佳,只回道:“是,陛下。”
皇帝再问:“李道裕是你的外祖父?”
“正是。”李彩如实回答。
“长安传过来消息,你外祖父前日归天了。”李显看她惊愕的表情,接着道:“先皇临终嘱托,叫我对你照顾一二。明日启程归京,你可要回长安为你外祖父送葬吗?”
李彩精神实在不济,只好回答:“陛下,小女不知。”
李显看她焉焉的,道:“罢了,你若要回去,便即刻动身收拾,随朕明日回长安。若不去,也罢。明儿给个信儿。”
“谢陛下。”
“不必了,去吧。”李显说完,往殿后走去。
大殿之后,是如今的太后,坐在榻上喝茶。
太后见儿子归来,念叨着:“显儿若累了,便回去歇着吧。”
“是,母亲。母亲也早些歇了吧。”李显拱手出去了。
“李道裕”,太后看着李显的背影远去,眼前浮现出往日的情形。
那是君臣共同讨论张亮谋反一事。
“陛下,臣要告张良谋反。”张姓大臣走出来,参了一本。
“张亮?此人要谋反?”
“陛下,张亮常使人暗观天象。前儿竟请了道士公孙常、程公颖作法,占了一卦,说是大吉。”
“怎么个吉法?”
“说是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
“对,陛下,这贵不可言,难道不是要取代天下吗?”
“爱卿言重了,单凭此一条,便要定他谋反之罪,太过牵强了吧?”
“陛下,臣也要告张亮谋反。”一王姓大臣站了出来。
“王爱卿也要告张亮谋反?来讲讲。”
“陛下,这张亮每到一处便要认下义子,以掌控地方时局。如今有张亮义子常德揭发张亮此次竟然收了五百义子。”
“真有此事?他张亮养五百义子要做什么?”
“陛下,张亮为这五百人配了盔甲兵器,日夜操练,不是为谋反还是为何?且有术士见张亮卧形如龙……”王姓大臣没有说下去,意思不言而喻。
太宗的脸色越来越差,愠怒之色越来越重。
群臣注意到风雨欲来,心有疑虑终不敢言。
李世民怒了,他是真的怒了,张亮是他的心腹,如今做出这样的事来,他咬着牙,一字一字的道:“张亮谋反,其罪当诛!”
“陛下英明!”王姓大臣附合了句,底下大臣见状也跟着附合:“陛下英明!”
大殿寂静,只有一个响亮的声间音传过来:“陛下,陛下三思。”
一旁的武媚娘看到一大臣手执玉轨走出行列,是匠作少将李道裕。
“李爱卿,可有异议?”
“是,陛下。”
李世民大手一挥:“朕向来赞同大臣各抒己见,说来听听。”
“回陛下,这张亮向来擅长地方吏治。不但但是张亮,朝中不少大臣到地方任职,十有八九都会在当地找消息灵通之人认养子、走卒。这张亮每到一处便在当地认养子,这养子便是当地之人,认他们为养子、走卒也是为了解当地民情,此举无可厚非。”
“那五百养子如何呢?”
“陛下,五百养子,道听途说,岂能为凭?”
“那术士之言,贵不可言又当如何解释?”
“陛下,但听这二人之言,如何可信?这二人当日即便在张亮面前说了这些话,如今又来揭发张亮,是何居心?”
“传术士。”
殿外人传:“传术士公孙常、程公颖上殿——”
李世民问大殿之下跪着的二人:“朕来问你们,你们说张亮收养子五百人,几时收的,都人谁,如何可信?”
这二人磕了头,方回:“回大家,这……这五百义子,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李道裕倒是笑了:“可笑,十几年前的事,如今倒翻腾出来了,这怕是居心叵测吧。”
“行了,大殿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李世民也是烦了,下令:“长孙无忌,马周。”
“臣在。”
“你二人汇同三司,共同审理此案。”
“遵旨。”
当晚,三司会审便有了结果。
也是在当晚,李道裕同马周一道面圣。会审结果便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上。案情简单,条理清晰,即使张亮不认罪,刑部也定了案。
“朕要斩了张亮。”
“陛下,张亮谋反证据不足啊。”李道裕极力劝道。
“此事不必再议,李爱卿退下。”
思绪回来,今日她是太后了,皇太子已然在柩前即位,她,昔日意气风发的天后陛下,略显颓废之色。相伴了几十年的夫妻,从并肩做战到相互猜忌,相爱相杀,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葛,随着李治的离世而烟消云散了。
如今李道裕这个名字响在耳边,她常听人讲,太宗皇帝在贞观末年有些昏馈。
果真如此吗?
斩杀张亮的第二年,刑部侍郎空缺。
太宗和重臣选了好久,竟没一个合适的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