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 逗比(1/2)
第057逗比
米脂县郊道路少有行人,人烟荒僻如饱经流贼明军摧残之后的泽潞两州。
唯一区别怕就是这里仍然存在希望,饥民身躯黑瘦却有一双明亮眼睛,不似泽潞两州饥民那样绝望无助等死。
山西商人绕道正待回城,北城方向突然传来响亮锣鼓唢呐声,远远望去似乎是一队数十人步骑。郑义泛起微服私访兴趣,回首退去正装侍卫,并嘱咐晋商、便衣侍卫不得吐露身份,然后径自走向步骑兵卒。这支步骑约三十人,全部身披猩红色单衣,这是郑义基于晚明军队酷爱红色而选取的太平军正式军装,它猩红色颜色取材于标准时空历史里不列颠红衣军,当然只是颜色,具体样式仍然倾向于明人习惯风格。火铳步兵约二十人,马刀骑兵十人,行止进退非常严整,的确是正式太平军,不是短时间内组织起来的民兵预备兵所能伪装的。
三十步骑或许另有目的,只在北城门锣鼓唢呐,音乐略带一丝悲伤却又没有送殡气氛。郑义等人走到时,三十步骑驻守在北城门门前百米树荫处,周边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能有闲情看热闹的,大都是米脂县城富裕、中产阶层,或者家中有粮,或者有家人效命太平军,或者是朱明时代乡绅近族,他们没有生存压力或者生存压力较小,所以听见锣鼓唢呐声全都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瞧个稀奇。
三十步骑或许有展现威风用意,与一些米脂貌似有身份之人微笑交流。谈论内容通过一层层围观群众小声议论不断向外扩散,原来这三十步骑属于如今赫赫有名的甘肃节度使李鸿基,李鸿基彻底平定甘肃种种隐患之后自觉功成名就,想锦衣回乡炫耀一番,扫去二十余年来凄苦阴云。李鸿基受命镇守甘肃不得无故返回,所以假借祭奠父母名义于本年清明节刻了三块石碑,然后令亲兵千里迢迢送回米脂老家。李鸿基亲兵又说,此次回乡立碑由李鸿基侄儿李过主持,此时李过护着三块石碑走在后面,等米脂县令召集米脂知名乡绅再一起护送石碑入城,择选吉日封土立传。
显然,李鸿基这是公器私用。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监察水平也得视条件而定,似李鸿基这种公器私用也就是不幸被郑义亲自逮住才晓得。如果想严查,如果不确定目标,想禁止这种公器私用行为反而需要增添数百数万监督人员,纯属得不偿失行为。在缺乏监督条件情况下,郑义也只能暂时睁一眼闭一眼,等需要敲打李鸿基时再一股脑儿祭出。李鸿基感慨监督之难时,对官员腐败司空见惯的山西商人则更好奇李鸿基本人,不禁提出疑问:“三块石碑,哪三块石碑?”
传闻李鸿基父母双亡,父母合用一碑即可,那两碑是何道理?围观群众也很好奇,议论声传向三十步骑,三十步骑解释又通过议论声传回郑义耳边:李鸿基三块石碑,一石碑祭奠李鸿基父母,一石碑祭奠李过父母,一石碑祭奠李氏之祖。话说的不错,但是李氏之祖怎么听着奇怪……李继迁?
西夏党项李继迁。
围观群众先茫然再轰然赞叹,哇呜,李继迁呀,西夏王的子孙,难怪李鸿基这么厉害。围观群众之间的某些乡绅也是迷茫良久,但是迷茫之后非但没有赞叹反而冷吸一口气,突然有些后悔凑趣今儿热闹。这些乡绅的后悔,由一名山西商人眯着眼睛冷然道出:“这甘肃节度使有点不安分呀。”
且不说党项不党项,单说李继迁的夏国在哪,李鸿基的甘肃节度使又在哪?凡是精通历史之辈,谁不能瞧出其中不妥,北宋西夏辽国旧事还需要重复解释嘛。就是相当了解李鸿基的郑义也不禁心生怀疑,怀疑李鸿基妄想割据甘肃称王,毕竟标准时空历史里他李鸿基就是不甘人下杀到北京城的一代乱贼,难保不会生出“吾可取而代之”异心。
李鸿基……李继迁,郑义脸色不由难看起来。
郑义并不惧怕李鸿基背叛,失去后勤供给以及组织度加成,李鸿基麾下火铳手铳瞬间就要变成烧火棍。可话说回来,郑义不怕李鸿基叛乱不等于容忍李鸿基叛乱,无论李鸿基是无知还是异心,都必须好好敲打他一番。郑义敲定处置基调,转而思索李鸿基追认李继迁为先祖的目的,究竟是异心还是无知抑或试探?
回忆标准时空历史,李自成攻取陕西后在西安称帝,并追认李继迁为太祖。就当时形势来说,李自成追认李继迁为祖的决策相当逗比,陕西或许有许多党项遗族,但别忘了西夏北宋对峙时,陕西全都属于北宋国土,与党项杀的仇深似海。虽然时间久了仇恨也淡了,但是李自成大刺刺追认李继迁,岂不是告诉大家党项崽子还乡团来陕西复仇了?陕西人就是接纳此时仇怨尚少的满清,也不可能接受旧仇党项统治啊,李自成要追认也等坐稳天下后再追认呀。也是因此,后世共和国有些青年历史学家怀疑李自成追认李继迁为祖之事是满清文人伪造,毕竟李过等闯王遗部都不曾以党项自居,毕竟满清文人伪造了福禄宴等等无数耸人听闻假历史。
另外,李自成究竟是党项后裔还是汉裔,后世历史学家也同样存在争论,无法真正盖棺论定。被视为最重要证据出生地李继迁寨也充满了荒谬,盖因李继迁寨当时位于西夏北宋边界线,李继迁生于此不等于他敢将子孙留在边境等北宋遣兵俘虏;李继迁敢将子孙留在李继迁寨,也不能一定躲过蒙古灭夏、朱明光复五六百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