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巴陵城楼畅想(2/2)
了,这才走出了旅社,出门时看了旅社墙上的电子钟一眼,不到二点,也就是说离会合的时间还有整整三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去哪里呢。摸摸兜里的八百大毛,突然涌起一股前往巴陵城楼一观的冲动。作为生活在屈子江畔的人,能够亲身体验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州楼的感受,乃是梦寐所求,就是因为家里贫穷,这一直是一个难圆之梦,既然今天已经找到了工作,那么就来圆了这一个梦吧,也不知周经理将自己带往何方,不管怎么样,将家乡的美看在眼里,留在心里,印在脑海里吧!于是,他疾步来到巴陵城楼,花45元买了一张门票,步入圆梦旅程。
进入园内,一眼就看到了“南极潇湘”的牌坊,往前走几步一座雄伟的楼阁安然伫立,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巴陵城楼了。
巴陵城楼始建于唐,后毁于兵燹,北宋年间滕子京重修的巴陵城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巴陵城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巴陵城楼建筑宏伟,统观威武雄壮,金碧辉煌。整个楼体结构造型端庄,工艺精巧,其建筑和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巴陵城楼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主楼3层,楼高1972米。中间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飞檐与屋顶用伞型架传载负荷,如意斗拱、层叠相对,拱托楼顶,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飞檐尖端饰以龙凤,昂首翘尾即欲腾飞,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
巴陵城楼楼高三层,虽近年多有修复,名楼风范依然:青瓦素墙掩不住雕梁画柱,苍松翠竹更凸显飞檐塔顶,巴陵城楼的一、二楼上展示着不同书家书写的《巴陵城楼记》,文如幽兰,笔走龙蛇,装点名湖胜楼,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手书杜甫的《登巴陵城楼》诗。
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巴陵城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沦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水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据说在巴陵城楼保存的历代文物里,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巴陵城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出自清书法家何绍基手笔的102字长联,情景交融,亦颇为人所称道。
周端阳登楼远眺,但见八百里洞庭水就在眼下,波澜不惊,水光连天。触景动情,不由想起滕子京写的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而范仲淹的《巴陵城楼记》又在脑海中浮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篇文章可谓是烂熟于心了,今天背来,却别有一股激情在荡漾,颇感豪情勃发,只是一念及目前处境,升腾而起的激情顿时黯淡下去,挥之不去的忧愁又悄然而至,此刻他对杜甫的那首《登巴陵城楼》,产生了强烈共鸣,不由轻声吟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州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